21深度|人民币涨势不由人!传统出口企业“硬亏”,6.5是极限?

原文地址

如无意外,东莞港清晨5点便会苏醒,见证着大大小小的货运箱漂入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大洋彼端。

可此时,即使在最繁忙的年终,港口的空空荡荡肉眼可见。而欧洲、美洲等彼地的港口,却塞满了漂洋过海的集装箱。

现实的一部分图景是,进口企业享受人民币升值不止收入颇丰,传统出口企业却在人民币升值硬币的另一面,同时还要应对价格高昂且稀缺的集装箱。

人民币走强下,几无定价权的传统外贸企业只能“硬亏”下去,同时也在思索产业转型与内部调节。

“6.5是我们的极限”

自今年5月初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如今已升至两年多来的高点,累计升值近10%,并于12月11日再度挺进6.5。

对“人民币进入长期升值过程”、“人民币未进入升值周期”等预判性话术已司空见惯,传统外贸出口企业自然不好过。

“现在已经开始有压力了,6.5是我们的极限。”东莞市顺林模型有限公司主管刘学深说。

“亏的都是工厂。”一位出口小家电至欧洲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家电产业,据业务员反馈,虽然今年出口量反而比往年增多,但部分地区延迟交货,只能眼睁睁看着汇率不断走高,利润逐步收窄。”

“近期人民币汇率是否对外贸出口造成明显影响”的问题一抛出,所有受访者的情绪、措辞都相同。

诚然,所有外贸出口企业都受人民币这半年时间内大幅升值影响,对于兼具进口与出口的外贸企业来说,不论进口占比如何,至少有进口渠道分化抵消升值影响,而对于附加值不高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升值带来的更是实质性打击。

多位经营传统劳动型密集外贸出口企业负责人与业务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民币升值到6.5关口已触及企业承压底线,利润空间压缩至负。

即便是能够利用进口部分抵消汇率影响的大型外贸企业,压力也不小。

一位广州大型服装纺织外贸企业管理人对记者直言,人民币这般迅速升值,白白蒸发了很多利润。“我们早前都是用比较好的汇率签单,如300万美金的订单,按照6.9或接近7的浮动汇率换算与谈价。两三个月后我们的货物即将于年底运出,收回来的依旧是300万美金,但此时汇率已经下跌称6.5,每个美金就缩水了0.4元人民币。”

他进而表示,虽然部分企业可以购买远期或锁定汇率等方式锁定价格,可即便经过良好预判锁的足够及时,依旧会在此波两三个月的升值期内受损失,利润由此大幅减少。

90%以上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都依赖出口,只有少部分同时具有进口与出口双向渠道,可即便是后者,其进口比例也远低于出口,无法有效实现对冲,利润大幅流失无可避免。

“如果人民币长期保持在平均水平小幅波动,企业还可以预测。”上述大型外贸管理人说,“但现在这种情况连银行都不预敢测,只表示可能会在6.5~7.2区间浮动。很多企业由此很难在接单报价时权衡一个较有把握的价格,从而使得掌握订单的外商以之后人民币贬值为由,迫使我们进一步让利价格。”

面对新冠疫情,传统外贸出口企业可谓“喜忧参半”。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地区仍受疫情影响无法进行生产,由此大幅度订单转到国内。前述出口小家电至欧洲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就对记者表示目前订单已排到明年5月,量增加了至少2倍。

但缺乏甚至是尚无定价权的传统外贸企业,面对汇率走高,无法充分享受此红利,利润空间甚至都已被压缩至负。

经记者多方打听,一般情况下,出口模具、小家电、户外用品等中小型外贸企业利润率通常为5%左右摆动,人民币对美元此番升值已达7%,利润压缩可想而知。

套期保值:理想与现实总有些距离

“没有锁汇就是实打实的亏。”受访的大型外贸企业管理人称,“如100万美金之前可换回700万人民币,现在只能收回650万。没有其他进口业务货款支付做对冲的话,50万就是硬亏,差不多达7%的损失。传统中小型劳动密集型或低利润产品出口企业,不可能会有7%的利润率。”

此情此景此境,外贸出口企业理想状况下会着手与海外客户协商,双方共同分担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可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因订单、需求,亦或市场都掌握在外商手里,导致前者主动化解风险的能力大大被削减,订单与业务模式等特质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暴露窗口。

东莞市莎米特箱包有限公司主管陈斌对记者解释说,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报价周期,他自己一般是与客户商谈的价钱保持一年,在这一年中价格无法根据汇率变动。但若企业采取接单模式,即一单一单谈价,此种可以根据当时汇率来调整价格。

记者采访的多位中小型外贸企业均表示,他们签订的都是一年期协议。“一年期协议是市场普遍情况,双方尤其是海外客户不太喜欢接单模式,采取接单模式的话会丧失竞争力。”他说。

对于如何承担损失,刘斌表示要看订单的情况,“除非金额实在是太大,在订单少的情况下,我们会自己承担损失。如果金额较大,我们会试图跟客人协商互相承担。”

在刘学深看来,协商是肯定的,但过程很艰巨,毕竟双方都不愿意去承担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在疫情下更加困难。

“现在汇率变动的太快了,国外的客户也在犹豫。” 刘学深无奈地说,“如果此时我们提高报价,就会丧失相较于同行的竞争力。此外,很多订单因为价格因素根本没有办法接下来,市场的定价就在那里,不会因为汇率波动有大改变。”

协商途径方面,上述大型外贸企业负责人更是表示本质上并无协商途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掌握市场与需求。何况外贸不是一锤子买卖, 通过打官司,即便是弥补损失,但势必会丢失此后订单,而企业的持续经营需要稳定的订单与客户。

外贸出口企业一直以来就对汇率问题尤为敏感,为了对冲风险,理论上会有套期保值等措施。可现实情况是,占我国外贸出口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缺乏套期保值意识与能力进行对冲。即便是具有风险纾解意识的企业,因其资产负债表等状况,并不具备资本去套期保值。

记者访问的多家中小型外贸出口企业均声称目前尚无进行任何套期保值等应对措施。

所谓套期保值,也被称为对冲贸易,指交易人在买进(或卖出) 实际货物的同时,在期货交易所卖出(或买进) 同等数量的期货交易合同作为保值,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中小企业方面,因其处于不同的企业生长周期,对保值重视程度较轻,并没有将套期保值视为经营环节中的工具,也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去关注。”前述大型外贸负责人说,“何况很多中小企业可能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财务部,无法有效计划长远风险规避。”

除此之外,他还指出,开立保值产品账户与操作都需要有相应的企业资质,而大多数小型传统企业因注册资本仅有几百万,资产不足,或有40%—50%乃至更高的负债等因素均达不到开户标准,“外贸现今大多又具有轻资产性属性,资产负债表说服力不足,疫情下,银行风险把控升级,很难展开套期保值操作。”

运费疯涨,货箱极缺,客户隔海观望

或大或小的外贸出口企业并非没有经历过人民币强势期。可偏偏赶上全球疫情,国内境况上半年终于好转稳定,国外再一波疫情席卷致使物流难以正常运转,大量集装箱积压在美国、英国等国港口,爆仓与堵塞程度愈发严重。

“集装箱目前十分紧张,价格急速飙升。”刘斌直言,“虽然我们大部分生意做的是FOB,即运费是由客户承担,但最近一段时间客户会来跟我们协商运费事宜,或延后出货。本来有客户说11月运,但由于运费涨得如此厉害,对方让我们延迟交货,这样一来就间接对我们企业的出口与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前述小家电出口负责人也表示,下半年海运费猛涨,集装箱紧缺,出口滞缓,很多国外客户呈观望态度,等集装箱价格稳定了才让出货。工厂仓库现已爆满,资金滞压。

刘学深深有同感:“现在订柜子基本要提前一个月或一个半月,不仅价格翻倍,而且还不一定能订得到。海运变得甚至比空运还贵,我们很多货物开始改走空运。”

单向集装箱移动在线平台Container xChange 最新集装箱可用性指数报告显示,目前中国40英尺集装箱可用性仅为0.05点(0.5为荣枯线),去年同期则为0.63点,国内各大港口的集装箱可用性均创历史低位。

与疫情发生前相比,各路集装箱均有两三倍涨幅。据记者了解,上海发往北美集装箱价格已飙涨至每箱五六千美元;发往欧洲为四千多美元;运往东南亚则约为两千美元。

另一位外贸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正尝试积极应对转内销,着眼于国内市场,“我们之前国内比例不到10%,现在只能想办法增加内销比例。但价格必须做调整,利润受到明显压缩。”

“年底本来就是传统出货的旺季,外贸出口企业就是等着12月和1月一票,赶在圣诞节与跨年前出货。” 前述大型外贸负责人称,“目前来看滞港是一定的了,不过不同国家情况不同,美国那边有一些货物已经开始滞留,有些情况不算很严重。航线方面,更多还是取决供求关系。年底旺季,货物挤着进出,在很难预测海外疫情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纷纷提前出货,导致扎堆在同一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航线价格肯定会猛涨。”

但他随后也指出,政府很早就出台了很多复工复产、稳运输公路的政策,他们工厂4月就开始运作。“我自己的感受是,政府全力去做好疫情管理,畅通区域运输通道。同时不断地去调研,支持船运与航空公司复工复产。所以说后面运输问题慢慢得到解决,平稳了一段时间。”

“涨势不由人”,从预测汇率到适应汇率

在人民币“涨势不由人”的情况下,传统外贸出口企业开始积极应对,从此前的预测汇率到增强汇率适应能力。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12月11日曾达至6.5460。回望当初,上次人民币如此冲6态势是2014年1月。彼时热钱涌入,人民币升值,央行连续两天大幅下调中间价,抑制了上涨趋势。此时,人民币汇率自5月底以来持续走高,至两年多的高点,累计较5月底的年内低点升值近10%。

美元短期内下跌趋势可能性仍大。美国劳工部于12月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则显示,美国国内11月失业人口下滑至1070万,但仍较2月份水平高出490万;失业超过27周的长期失业人口环比增加38.5万至390万,占失业人口比重的36.9%。

花旗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预计,至2021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将上涨10%,进入“6.0”时代。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高级新兴市场策略师Dariusz Kowalczyk认为人民币将会在2021年升至6.35。

“不能太过于去预测人民币汇率。”前述大型外贸企业负责人坦言,“就我们自己企业来说,近几年我们从原来很喜欢去预测汇率转变为开始去接受、适应它。作为在外贸方面也经营了好几十年的大型企业,我们目前已经提升金融运筹能力,锁汇等已经成为常规操作。”

他补充说,此外我们也在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加大进口。做到哪怕美元兑人民币至6.5,也有进口业务抵充亏损,减少中间兑换成人民币的量级,减轻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以前没有重视与了解套期保值。”上述小家电出口负责人也称,“不过考虑到汇率有可能会再度如此波动,我们已开始聘请专业财务人员,成立财务办公室来采取对冲措施。同时拓展国内市场,分散潜在风险。”

(作者:胡天姣 编辑:周鹏峰)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