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上的求偶文学,是单身群体的一曲悲歌

2021-12-04 星期六




编辑:素卡 策划:涅瓦
 
咱们这代人多少都有点社恐。
 
·于是有人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最近,社恐演进到了一种更高境界,现在很多人卡在了社交第一步——困惑于“如何与异性聊天”。
 
点击头像,好友通过,下一秒他们就面临着长时间的手足无措。
 
怎么跟异性展开良性的交流,正在成为新式“少年维特之烦恼”。
 
 
现在在虎扑社区,通过聊天记录望闻问切解答爱情难题,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以前考试时,老师都会提前在书本上划重点,这次在每个帖子里,网友们的评论都是必须牢记的重点。
 


“HOW TO TALK AND WHAT TO TALK ”,“怎么聊”和“聊什么”是虎扑上每个刚刚拿到爱情考卷的人挥之不去的两大问题。
 
围绕着“刚认识”和“啥意思”,虎扑的异性交流哲学大放异彩,形成了一套风格独特的当代爱情题库。
 

一般较为常见的有论述题,即根据楼主给出的已知条件,由虎扑网友提出可行的问题解决思路,并进行简单的论证陈述。
 
典型例题:“该怎么和刚认识的女生聊天?”
 
 
题干往往较为简洁,直接放聊天记录。
 
 
有人通过心仪对象的消极反馈和楼主无效的解答方式得出结论,这题对于楼主超纲了,建议直接弃考。
 
 
也有人劝说楼主不要心急,仔细分析朋友圈、爱好等隐藏信息后伺机继续作答。
 
 
更有乐天派建议直接无脑套公式,对不对先蒙上再说,时间会给你答案。
 
 
有人答到一半不会了,把希望寄托于场外求助,给出了详尽的附加说明和作答进度。
 
 
这类楼主的应考情况较为焦灼,有时会将沟通过程形容为游戏里的“对线”。
 
 
评论区有课代表迅速提炼了关键知识点,“晚上睡着没回”的无心之失其实是顶级拉扯。
 
 
还有人提示楼主,到这个阶段该考虑线上向线下转移,确立关系答完交卷了。
 

还有一类较为常见的是判断题,需要JRS们结合对方反应直接给出楼主判断结果,常以接触时长开头,以“有戏么”“有机会吗”收尾。
 
 
这种类型里,楼主和心仪对象经常以总分总形式进行回合制答辩,看下来非常令人头痛。
 
 
对此,有虎扑老哥直接给出结论,出现小作文就是没戏了。
 
 
再问他们就会祭出典中典“没完没了了是吧”。
 
 
增加难度之后,判断题就成了分析题,往往要具体到分析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反应的正确性和引申含义。
 
各种内情千奇百怪、十分复杂。
 
有人觉得一句话可能失言了,前来确认。
 


 
虎扑网友的分析结果也往往是欧·亨利式的,下辈子注意点就好。
 
 
有人想不通为什么心仪对象突然不理人了。
 
 
经虎扑老哥行为心理学分析之后,楼主一拍大腿当场撕卷。
 
 
有人想要通过一个朋友圈的线索,让大家帮他分析出密码背后的暗示。
 

 
众人一番分析直接把评论区变成了赛诗会,冒出来一群对穿肠。
 

 
楼主抄了答案之后,罕见地得到了一个高分。
 
 
最后,虎扑er直接将所有爱情沟通上的难题都抽象成了一张图。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虎扑上做题式的爱情问答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但有些人却像是抓到了脱单的救命稻草,在虎扑恋爱区孜孜不倦地提出问题,前赴后继地突击复习。
 
·《西虹市首富》
 
虎扑上的案例或许更趋向于男性视角和认知猎奇,但是年轻人面对异性关系的普遍问题却是真实存在的。
 
在微博上,#不会与异性聊天是什么感觉#的tag有近万条讨论,甚至还拥有专门的词条。
 
·来自@语文指挥中心
 
在B站上,与异性聊天的教程数不胜数,且播放量都十分可观。
 
 
可最终这些教程起到的作用,也无非是更方便的错题本或公式包。
 
 
在这场关于爱情的裸考中,年轻人们在一个个新问题与旧技巧之间反复横跳,可到最后面对喜欢的人还是张不开嘴,跟不上溜,十分难受。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爱情的产生、沟通的哲学往往是感性的、多变的、因人而异的。
 
用固化的做题思维来求解两性关系,无异于逼迫你家的扫地机器人悟道涅槃。
 
·Robot (2001) by Siobhán Hapaska
 

 

应试式社交,在中文互联网世界其实“自古有之”。
 
2004年,当时最有名的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网友“痞子蔡”与“轻舞飞扬”相识相爱的故事。
 
彼时,痞子蔡的好友阿泰就是他的网恋老师,他告知痞子蔡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恋情,说网络上的女孩都是“恐龙”,还教了他一些唠嗑心得。
 
·佟♂Dark♂为,给自己取名痞子蔡
 
在2009年的《一起来看流星雨》中,上官瑞谦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幽灵战士,一番照本宣科之后,发现认识的女网友其实就是他的现实女朋友。
 
 
而慕容云海就给你好好上了一课,表明不要用什么话术,坦诚才最重要。
 
为了跟楚雨荨道歉,慕容云海试图把她家的香飘飘奶茶全喝完。
 
 
通过选择线下交往,用一波真诚的夸赞成功赢得了好感。
 
 
而到了2018年,电视剧《创业时代》里,郭鑫年跟那蓝网恋聊来聊去等于没聊,线上转线下的时候都能认错人,然后爆出中文电视剧迄今为止最渣的台词↓
 
 
国人对于爱情的态度一直是十分矛盾的,有时承认其价值,有时又否定其价值。
 
向前看,表现于年轻人们上大学前的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爱情教育往往是缺位的。
 
那时,爱情与早恋直接画上等号,是精神毒品和成长崩坏的代名词。
 
因为此时的爱情教育不是一项能见到明显收益的投资,对于年轻人价值的增值(考试成绩)非但没有裨益,反而可能造成损失。
 
·某中学班会PPT
 
向后看,则是在年轻人们进入大学和社会之后,他们又希望年轻人依托于社会教育尽快自学成才,迅速收获爱情。
 
此时,爱情摇身一变成了正向投资,对于年轻人价值的增值(组建家庭)有明显帮助。
 
而习惯了过往解决问题的方式,当代年轻人极容易将做题思维继续带入对爱情的理解中,于是“爱情做题家”出现了。
 
年轻人对于爱情本身的认识和异性沟通的理解出现了缺失,在这段情感成人自考中,他们往往是裸考上阵。
 
信仰一旦出现真空,怪力乱神就来了。
 
认知一旦出现真空,流量变现就来了。
 
近些年,有大把资本钻进了男女关系的误解鸿沟里当中间商赚差价,指向男性为各种各样的恋爱补习,甚至涉嫌违法的PUA歧路;指向女性则是营造性别危机、消费恐慌和厌男情绪。
 
 
事实证明,这的确是门好生意,男女双方的不信任感日益加剧,双方在资本主义的圈套中进行着无意义的社交武装,其结果必然是做题家与做题家的内卷,一半与另一半的双输。
 
而这种资本主义思维对年轻人情感思维的渗透,要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重。
 
大把适龄婚恋青年沉湎于虎扑上的爱情解题,可以看作是一出有些荒诞的现代情感悲剧。
 
前有虎扑看图猜车党,凭线索模糊的车图来验证内心的失衡与卑微。
 
 
后有虎扑绿帽文学家,用春秋笔法来掩盖小人物遭受情感背叛的失落和无力。
 
·名著赏析《高铁真晃》
 
你可以说虎扑是直男聚集地,可这里折射了现行社会下国民真实需求的基本盘。
 
在谈恋爱上更依赖手段与窍门,是因为这个高速流动的社会,正在挤压爱情的培养周期。
 
他们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工作、生活,用时间成本谋求个人价值的增值,木心口中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爱情生产周期已经显得过于浪费和奢侈。
 
·《甲方乙方》
 
就像早泻需要伟哥,熬夜需要红牛,做违背人体规律的事就需要外界补给。
 
他们相信:想要迅速获得爱情,就得借助经验手段。
 
 
在这样的心态下,情感只能作为个人资本体系中的一环,唯一的原罪,就是不可以贬值。
 
真心换真心的模式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原始情感交易逻辑上,现代的情感交易要先兑换成一般等价物,才能完成人们对于资本增值预期中惊险的跳跃。
 
我们看到网上的土味礼物打出“女孩收到都哭了”的话术,经常发出了一声嘲笑。
 
 
可是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也会在七夕节前偷偷上网收藏送礼攻略,标题还是“送给男(女)神事半功倍”,仿佛东西送对了你的感情就增值了。
 
对于白领和小资阶层,还有更多爱情等价物的消费陷阱等着你,小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大到一生一枚的钻戒,情感交易已经针对不同人群打上了量身定制的价签。
 
当大家无意识地走入了圈套,再想挣脱时才发现,我们进入了消费社会之后,已经失去了非消费式的沟通手段。
 
缺少了对父母的关爱,我们第一反应往往是买点什么补偿一下,殊不知,也许打个视频沟通半小时会更有效。
 
·看《常回家看看》的公益广告时我们还是会心酸感动,因为我们依然做不到
 
面对异性的考验,我们下意识地就会选择拿什么物质来证明一下,却不想爱情真正的考验在于双方的交流是否畅达,陪伴是否充足。
 
物疗大行其道,话疗变得越来越稀缺。
 
 
于是,我们这代人像马尔克斯书中所写的那样,选择在愈发沉默和孤独中相爱。
 
2021年,21世纪已经走完了它的少年时代。
 
世界与我们一同成熟起来,好像很多事情都有了确定答案。
 
可如何与异性唠嗑,依然是一个昂贵的谜底。
 







设计/视觉  Elaine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