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丨古代桥梁艺术“冠绝全滇”,堪称“云南的桥梁博物馆”

2022-01-19 星期三


▲云龙天然太极图〔摄影:渔夫


很多人都从《舌尖上的中国》里面得知了一个叫“诺邓”的村子,这座村子所隶属的县,就是大理州的云龙县,在这几千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生活在云龙的各族人民在境内的河谷田野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建造了不同类型的桥梁。


▲云龙县部分古桥梁分布图〔来源:网络


这些各种类型的桥梁大都集中在沘江流域及其支流之上,形成古桥梁群,如今还保存有各种类型的古桥近百座,有较大价值的三十余座。


▲云龙县城与沘江河谷〔摄影:渔夫


从最古老原始的溜索、藤桥、独木桥,到近代的木伸臂梁桥、石拱桥、石墩木梁桥、铁链吊桥,以至现代的钢混桥、铁板钢衍桥、钢绳吊桥等。


其种类之繁,建筑形式之多样,完全可以组成一座桥梁的博物馆,素有“云龙古桥冠全滇”之称,堪称“古桥梁艺术博物馆”。


2013年,沘江古桥梁群被列为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纳入国保的云龙境内桥梁,资料来源于《斯飞手帐》



藤桥


迟场坪藤桥〔摄影:渔夫


在云龙众多的古桥梁中,有些堪称“桥梁活化石”,如溜索,藤桥。藤桥古称为“笮”,在唐人的《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有:“凡言笮者,夷人于大江水上置藤桥渭之笮,其大笮、定笮皆是近水置藤桥处”。


迟场坪藤桥〔摄影:渔夫


它是由溜索演化而成的,即一根至多根葡萄藤缠绕编织。葡萄藤经过高温烤制,扭曲绕绳后,主藤直径要在5公分以上,长度依河的宽度而定。


两根主藤绳分别拴在河两岸的老栗树上,再以一张藤网吊在主藤绳上,网底置一木板作桥面,人走在藤桥上过往犹如荡秋千一般,摇摇欲坠。



铁链吊桥


铁链吊桥是随着铁器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从藤桥、竹篾桥中繁衍出来的更能增大跨度,更坚固的桥梁。云龙多铁链吊桥,在清代早期就已在澜沧江上建造了大跨度的铁链吊桥。


现在的铁链吊桥主要都修建于清代,长度从30多米到60多米,主要有安澜桥、青云桥、惠民桥、中州桥等。


青云桥〔摄影:渔夫


青云桥紧靠于县城南端,是一座横跨沘江的铁链子吊桥。全长36米,宽2.2米。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为杨名飏所建。


东桥亭南墙内嵌有杨名飏撰《新建青云桥碑记》,南门上方嵌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知事蔡学禹题刻的“石门关”匾额。


青云桥“衮雪”二字〔摄影:渔夫


东桥亭是古代石门对外交往必经之道。西桥亭上下两层,上层供奉观音佛像,下层为来往通道,桥亭上方石壁上杨名飏题刻“碧嶂廻澜”四字,亭内石壁镌刻有“衮雪”二字,为三国时曹操屯兵褒谷南口石门时所书,道光年间杨名飏从该地拓回。


▲安澜桥〔摄影:渔夫


安澜桥地处长新乡政府所在地长春坡,此处很古以前无桥,过沘江用木船,这一渡口处有专供藏船用一隅,古称“船冲坡”又叫“藏船坡”,后人叫“长春坡”。


清代乾隆年间始建一链子桥,曰“安澜桥”古人取长庆安澜之意而得此名。因镣以铁索,当地人称之为长春坡链子桥。


▲安澜桥〔摄影:渔夫


安澜桥全长60米,宽为2米。由八根铁链飞跨47米河面,其中六根为底链,上铺木板为桥面,左右各悬根铁链作扶手。两桥墩上建有桥亭,为牌楼式样。是云龙境内现存铁链桥中跨径最长的一座古桥。


▲惠民桥〔摄影:渔夫


惠民桥,位于宝丰乡南新村,为两孔连跨沘江的链子桥,始建年代不详,原桥于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光绪十二年(1886年)知州胡程章修复。


▲惠民桥〔摄影:渔夫


桥长60米,宽2.5米。江中心设有桥墩,此桥墩采用层层加石榫结构,整体牢固,上百年的洪水冲刷,但无任何破损,安然于江水中心。桥墩上覆瓦顶,两端桥亭牌楼式样,并有长7米的甬道。


钢绳桥是在铁链桥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而来,目前沘江上能通车的桥梁中,钢绳吊桥的数量最多。


功果桥地处功果镇功果村的沘江注人澜沧江口下沿,横跨澜沧江。原为铁链桥,1921年由宝丰人董坊建造,取名为青云桥。


青云桥〔来源网络〕


抗日战争爆发,修筑滇缅公路后,紧挨青云桥又建一座钢索吊桥,始称功果桥,一桥通车,一桥行人。


后为适应战略运输的需要,1939年又在功果桥上游700米处另建一座钢索吊桥,1940年11月4日建成通车,为纪念1939年秋,因公乘飞机由重庆来昆,在曲靖上空坠落遇难的钱昌淦处长,特将此桥命名为“昌淦桥”。


▲搬迁后的昌淦桥〔摄影:渔夫


1940年10月18日至1941年2月17日,在123天中,日本军队共出动飞机242架(次),对功果桥空袭16次,青云桥,功果桥,昌淦桥均被炸毁,仅留下矗立在江西面的功果桥头,后均陆续修复。


功果桥老桥〔摄影:渔夫


1965年青云桥、功果桥毁于洪水,昌淦桥完好无损。而今功果老桥头屹立江边,两岸弹痕依稀可见。


加之此处是两江合流交通要塞,三山直插云霄,是澜沧江峡谷中最美的景区之一,由于功果桥电站建设的需要,现昌淦桥已搬迁至沘江下游的宝丰古镇。


功果桥、澜沧江与沘江合影〔摄影:渔夫



梁桥


而在云龙的古桥梁中最有特色的是梁桥,这种从独木桥、堆土梁堤发展起来的古桥,在发展的过程中种类越来越多,有木柱木梁桥,石柱石墩木梁桥,石墩石梁桥等。


▲独木桥〔摄影:渔夫


▲混凝土木桥〔摄影:渔夫


其中最有民族风格的是伸臂梁桥,伸臂梁桥是因河面较宽,水流湍急不能在中间架设桥墩时,从两头桥墩层层架叠木枋,依次向河心延伸,就像伸出的手臂,用这个巨大的手臂来撑起整座桥梁。


在桥上覆盖屋顶,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座水上的长廊,也称为“廊桥”,因其具有挡风避雨的功能,又称为“风雨桥”。


▲通京桥〔摄影:渔夫


通京桥,伸臂式木梁桥,全长40米,净跨达29米,是云南省境内同类桥梁中跨径最大的桥梁。其他还有梁桥彩凤桥、五里桥、永镇桥、阳春桥、义风桥、炼场坪桥、小岭桥、检槽桥、街子房桥等。



▲通京桥上的新鲜马粪〔摄影:渔夫


▲彩凤桥〔摄影:渔夫


彩凤桥,木伸臂式覆瓦风雨梁桥,此桥坐落于白石乡顺荡村,是云龙县境内沘江上游第一座桥,据桥内现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严禁残颓桥梁碑”记载,此桥始建于明末,清代多次维修。


▲彩凤桥〔摄影:渔夫


彩凤桥全长39米、宽47米、跨径27米,两端建有桥亭,内有坡形通道。原桥内多施以彩画,又称“大花桥“,结构与通京桥相似。


▲街子房桥〔摄影:渔夫


▲文通桥〔摄影:渔夫


▲文通桥内的涂鸦〔摄影:渔夫


▲小岭桥〔摄影:渔夫


▲小岭桥〔摄影:渔夫


▲检槽桥〔摄影:渔夫


▲检槽桥〔摄影:渔夫


▲检槽桥〔摄影:渔夫


小铁桥(钢桁桥),云南省公路桥梁史上的第一座钢桁桥,也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小铁桥〔摄影:渔夫


桥原位于宝丰乡大栗树与功果桥(昌淦桥)之间,横跨沘江,是一座不等跨的半穿式钢桁构桥,于民国29年(1940年)建成通车。


建桥钢材全部由美国进口。桥面净宽42米,横梁为工字钢,纵梁为木梁,桥全长58.6米,设计载重为10吨。


▲小铁桥〔摄影:渔夫


小铁桥由于功果桥电站建设需要,需要进行整体搬迁,通过专家论证,比较适合搬迁至宝丰古镇,现已完成整体搬迁并已复建。


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滇缅公路的全面开通,而滇缅公路上的小铁桥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拱桥


石拱桥出现的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些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石拱桥,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现在的石拱桥多数建于清代,主要有永利桥、双龙桥、关帝圣君桥、水碓坪桥、安居桥等。


▲关帝圣君桥〔摄影:渔夫


关帝圣君桥,位于检槽乡师井村,石拱加屋盖瓦顶。始建年代不详,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修。桥长14.4米,宽2.5米,桥面瓦屋为一高二低式结构,两端分别建有牌坊楼,是过往和休闲、避雨等兼用的石拱桥。


▲水碓坪桥〔摄影:渔夫


水碓坪桥〔摄影:渔夫


▲守象桥〔摄影:渔夫


▲守象桥〔摄影:渔夫


▲仁里桥〔摄影:渔夫



▲仁里桥〔摄影:渔夫


▲仁里桥〔摄影:渔夫



▲宝丰古镇边的拱桥〔摄影:渔夫‍‍‍‍‍‍‍


云龙的桥梁大大小小上百座,这里只作重点的介绍。光阴流逝,绝大部古桥经历了数百年沧海桑田的巨变和风雨无情的剥蚀,但每一座桥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记载着云龙白族先民在桥梁建筑方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组成部份,是白族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葩,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份,也是云龙人民的骄傲。


参考资料:《云龙文化·2016年特辑》




跟着文化地图
了解云南故事

看山,看水
看大块文章

添加渔夫微信
进云南历史文化交流群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