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音乐人门槛这么高了?不仅懂音乐,还要会讲相声…

2021-07-24 星期六


侯乐天。

如果你看到这个名字一脸蒙圈,没关系,但他的这部「经典老番」你一定有印象。


作为在音乐界讲相声的新星,在喜剧界起飞的钢琴大佬,其实他的正经职业和头衔是:钢琴表演艺术家,兼中国音乐喜剧创始人

说通俗点,就是一位一脚踏入喜剧界的钢琴家。

侯乐天的第一部作品是2010年的《音乐喜剧》,文章开头的那个视频就是出自这个作品。此后他不断尝试各种喜剧表演,在各高校、戏剧节、音乐节、中央电视台逗乐观众,表演形式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跟钢琴家沈文裕斗琴时,顺便演了一段小品!


再比如,认真讨论一个「军事化」的交响乐队是什么样子,看到后面,我感觉自己在看真人版的打地鼠游戏。


离谱、搞笑、精彩、老少皆宜,看得人意犹未尽,直拍大腿!


音乐喜剧的「祖师爷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他和印象中优雅端庄的钢琴家的画风完全不同,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音乐喜剧的「祖师爷」

——Victor Borge 。

因为侯乐天的第一部打响名号的作品,就是翻演Borge的经典节目:倒弹钢琴。

这是Borge最拿手的一种喜剧:看着琴谱演奏一段旋律后,表情逐渐迷惑,随后他会把谱子翻转过来,同时也把刚弹的旋律倒过来演奏,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很多人可能对Borge并不是很熟悉,但侯乐天的翻演,让这位丹麦老爷子在中国莫名其妙地火了一把,一堆中国观众入了Borge的坑。

虽然头顶音乐喜剧的「祖师爷」光环,但Borge可不只会搞笑。

3岁学琴,8岁上台,考入皇家丹麦音乐学院,一路顺风顺水,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并且教他的老师都是大咖传人:李斯特的学生 Frederic Lamond,布索尼的学生 Egon Petri。

还没毕业,他的简历就仿佛镀了几层金箔,华丽且耀眼,所以 Borge 顺顺当当地走了钢琴演奏家的路线,并且很快就小有名气。

丹麦Odd Fellow Palæet,Borge第一次大型演出的场地
 
1933年,Borge 的人生有两件大事:讨了老婆,开始创业

他弹着钢琴、说着笑话,一炮而红,然后在欧洲各地巡演,同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Borge的音乐喜剧内容也开始勇敢地挤兑他。

耍嘴皮子归耍嘴皮子,命还是要紧的。

在 1940 年纳粹占领哥本哈根以后,Borge逃亡到美国,当时他一句英文都不会说,兜里只有20美金(大概相当于今天的 2300 块人民币),从零开始学英文、赚钱、讨生活。

不过有真材实料的人到哪儿都不会被埋没。

Borge 的才能很快显现出来,受到各种音乐和娱乐圈大佬的赏识,不仅上了 Rudy Vallee 的电台节目,还上 Bing Crosby 的节目。

要知道Vallee可是史上最早的偶像艺人之一,可谓古早爱豆,而 Bing Crosby 是20世纪天王级别人物,歌星+笑星+影星,他的电影《与我同行》获得了七个奥斯卡奖,是当年票房最高的影片。

1946年,Borge终于在美国“孔雀台”广播公司(NBC)有了自己的节目,就叫做 “Victor Borge 秀”。



有了自己的节目,Borge 放开手脚,开始在音乐和喜剧的交界处疯狂蹦迪。

除了倒着弹钢琴,Borge 还很喜欢把钢琴演奏搞成动作片:明明正好好地弹着钢琴,结果一下子整个人就趴到了地上。


不少专业音乐演奏家也喜欢跟Borge合作,简直就是沉浸式观看演出。

比如这位竖笛演奏家Michala Petri,不仅观众看得高兴,台上的演奏家和乐手们也都被逗得笑个不停,只有Borge一个人在一本正经地搞笑。

还有这位最受欢迎的“捧哏”钢琴家Şahan Arzruni,看着他们的演奏,我听着都着急,这哪里是在合奏,根本是在赛跑吧!


但!是!(划重点)

虽然尊称他为「祖师爷」,Borge 并不是音乐喜剧的创始人,他也绝不是音乐喜剧的天花板。

音乐与喜剧的结合,其实很早就存在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

中世纪的欧洲有这么一个群体:年轻,反叛,受过高等教育,喜欢写拉丁文的诗歌,配上音乐,来讽刺教堂和社会。

这些诗歌中有很多都带着强烈的喜剧效果:比如一首浪漫的爱情歌曲中,“爱”被换成“恨”,结果出奇地讽刺

来源: Leonid Livshits @takeinmind.com

这种“音乐+讽刺诗歌”的喜剧形式也在中世纪的宫廷内盛行,这些表演家也叫弄臣——靠肢体表演、笑话和音乐演奏来逗乐王公贵族。

来源:The Print Collector/Print Collector/Getty Images
 
除了这些专门靠“逗你玩”维持生计的表演者,正儿八经的古典音乐界,也从来不缺胡说八道的作曲家。

巴赫,海顿,贝多芬,莫扎特,舒曼(男),艾尔加,韦伯,柴可夫斯基等等,都在作品中插入过各种故意剑走偏锋的片段,认真地在用音乐讲笑话。

到了近现代,音乐和喜剧的碰撞又进化出更多形式。

畅销歌中开始出现喜剧歌曲,比如 1922年Eddie Cantor的《对,咱没有香蕉》(Yes, We Have No Bananas),这位老哥的喜剧风格有很大一部分是他灵动的眼睛,可以说是“瞪眼界祖师爷”,某些演员看了也要自愧不如。


音乐表演中结合喜剧的现代形式,也是30-40年代由好几位“祖师爷”创立起来的,其中就包括 Victor Borge;50-60年代以后,各种各样的喜剧风格开始出现,到今天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了,随便拉几个出来,都能唠上两句。
 
1)Spike Jones (1911-1965)

这是一位美国的打击乐手,他的喜剧风格也主要靠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表达。

比如说在音乐作品中掺入枪声(?)、口哨声、牛铃、以及各种你能想到或者想不到的声音。

左为Spike Jones
 
他自己的乐队叫做City Slickers(油滑的城里人),在北美非常受欢迎,出专辑、巡演、上电视、做节目,并且影响了后来好几代音乐喜剧人。

2)Henny Youngman (1906-1998) 

这是一位美国小提琴手,出生在伦敦的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学习小提琴和爵士乐。

他的喜剧风格很独特,擅长短小但锋利的一句话 (one-liner),并且经常在脱口秀的中途穿插小提琴演奏。


除了音乐,Youngman还很喜欢在脱口秀中用老婆做素材:

  • 老婆说,纪念日要去个她从没去过的地方,我说:“厨房怎么样?”
  • 我老婆的厨艺简直是国王的水准(摆出喂狗的姿势):“来,国王乖,来吃饭啦~”
  • 我带老婆去很多很多地方,但她每次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 我老婆穿上漂亮衣服太美了,简直要人命,她做的饭菜也有同样的效果。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王勉,不过他和Youngman不同,是直接把脱口秀的内容编成了歌。

这位喜剧音乐人是个工作狂,除了妻子去世之后休息了一段时间(对,就是他老拿来做素材的妻子),和自己生命中最后一个月之外,70年来几乎每天都在工作

3)Tom Lehrer (1928- ) 

他是一位美国犹太后裔,是有名的音乐喜剧人,他写的歌曲从50年代火到现在,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数学家,从哈佛毕业以后,在 MIT 和加州大学(UCSC)都任教过。


他最有名的一首改编歌叫做《化学元素歌(The Elements)》,把一首经典的歌剧作品重新填词,全部改成化学元素名称。(高中理科生速来)


Lehrer其它的原创作品都带着他独有的黑色幽默,比如说《毒死公园里的鸽子》(Poisoning Pigeons in the Park),喜欢看《黑镜》的小伙伴应该也会喜欢他......
 
4)Dr Dimento 错乱博士(1941- )

这是一位搞学术出身的音乐人,大学时研究民族音乐学 ,毕业后给各大音乐杂志供稿。

比如《滚石》(Rolling Stone),搞爵士的《Down Beat》,  搞摇滚和重金属的《Hit Parader》,并且他还参与写作了滚石出的《摇滚音乐史》,其中的“节奏与福音”(Rhythm and Gospel)章节就是他写的。

就这么一位硬核学者,却老爱在电台里面放一些奇奇怪怪的老唱片。


有一次他又淘了一首怪声怪调的歌想放,电台的 DJ 听完以后尊敬地说:“您一定是精神错乱了(demented),才会想放这玩意儿。

然后他虚心听取了 DJ 的意见,把自己改名成“错乱博士”。


Ps:他的节目怪诞却很受欢迎,博士本人还在《辛普森一家》客串过!(第6季108集,有惊喜)

5)Weird Al (1959- )

这是一位挂着手风琴、唱笑话的音乐人。

从小在加州长大,7岁开始学习手风琴,Weird Al 又是一位正儿八经学音乐出身的喜剧演员。

这位老哥的形象也很特别,一大头标志性的卷发。


不知道《老友记》的粉丝还记不记得,莫妮卡去巴贝多斯遇到潮湿的天气,头发爆炸起来就被钱德勒嘲笑过“我跟莫妮卡来的,却要跟Weird Al回


他的拿手好戏是翻唱和修改别人的歌曲。比如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被改成了《Eat It》; Lady Gaga的《Born This Way》被改成《Perform This Way》。

好在这两位原唱都是他的粉丝,丝毫不计较,还颇为欣赏他的搞怪版本。

Weird Al事业极其成功,被提名艾美奖16次,获奖5次,最早一次获奖在80年代,最近一次是3年前,简直是一颗恒久远的喜剧钻石。


笑点在哪?

音乐喜剧,到底什么让我们觉得好笑?

这是个很学(抬)术(杠)的问题,当然就得像学(杠)者(精)一样把笑话一一剖开、深度分析,这使得再好笑的东西也会变得乏味起来。

E.A. Arias写的《音乐中的喜剧》中,详细地把音乐喜剧分成了 20 种笑法,我们在这里只挑4个常见的随便聊两句。

1)讽刺、搞怪已有的音乐作品或者风格

Borge 在伴奏的时候扭来扭去的肢体动作、四手联弹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中重新设计的表演动作,都属于这种类型。

国内的“不正经音乐团伙”彩虹合唱团的《春节自救指南》,中途2分40秒左右突然出现的《运动员进行曲》,也属于这类型。

熟悉的旋律+意外的情景=最惊喜的喜剧。
 
2)装傻充愣,假装是外行

海顿就是这样一个故意扮蠢,假装不会作曲的调皮作曲家:他的C大调奏鸣曲(H.XVI No.50)第三乐章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错误”,违反作曲的惯例和规则,听起来特别别扭。


还有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要求用提琴的弓背弹奏(col legno),当时的听众可能满头都是问号,哪儿见过这种操作啊!

白色的弓毛根本没有要碰到弦的意思
 
3)音乐与声音的混搭:手机声音,自然声

彩虹合唱团的《感觉身体被掏空》里面带着猫耳朵的妹纸学的乌鸦叫、小哥哥学的狗叫就属于这类。明明不是音乐的声音,也被混入表演中。


60年代还有一部经典的不正经交响乐作品,叫做《风笛、单车和气球》(Pervertimento for Bagpipes, Bicycles and Balloons) ,使用的乐器是标题中的三样乐器,外加一个常规的弦乐团。


其中风笛是经过改造的:单车连着一个哨子,骑得越快就越尖锐;气球被摩擦出叽叽声,或者直接被捅破。

《风笛、单车和气球》的表演截图

作曲者多次强调:这是很严肃的一部作品。
 
4)文字的力量

有些音乐家们经常突发奇想,起各种任性的标题,或者写一些十分迷惑的歌词。

比如说贝多芬的《丢失一分钱的愤怒》(Rage Over A Lost Penny, Vented in a Caprice);还有莫扎特的《品菊(Leck Mich im Arsch) 也是一个有力的例子(感兴趣的同学自己去百度吧)。

只能说,一般人还真干不出来这事儿。


结语

世界上还有好多优秀的音乐喜剧人,在这里由于篇幅原因无法一一介绍,但是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打破一下大家对音乐的定义。

音乐不一定是“正经”的。

不管是古典音乐也好,流行音乐也好,从古至今,搞音乐的人都并非不苟言笑的,严肃庄重的音乐固然存在,但与此同时,还有各种音乐笑话、讽刺和欢乐,这本身就是音乐和个人表达的一部分。

就像王勉的脱口秀作品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上海彩虹合唱团的演出一票难求,也证明了大家其实都很喜欢这种方式,新奇、有趣且好听。

所以,我们不要把音乐束之高阁,尽情地在音乐中“哈哈哈哈”吧!

Ref:
[1]Book review by Joseph M. Boonin, Comedy in Music: A Historical Bibliographical Resource Guide,  Vol 58, no.3, March 2002, 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
[2]Enrique Alberto Arias, Comedy in Music: A Historical Bibliographical Resource Guide,
[3]Connie J. Jasperson, O Fortuna and Other Medieval Mockery, May 13 2015, https://edgewisewordsinn.wordpress.com/tag/goliard/, accessed 2 July 2021
[4]Amanda Wicks, 20 Great Musical Comedians, https://www.pastemagazine.com/comedy/musical-comedy/20-musical-comedians/, accessed 2 July 2021

(完)
文中图片视频均来自于网络
音乐就是要“玩儿”
看任性老师如何改编《欢乐颂》
@任性老师

想要了解更多任性老师的爵士钢琴课堂
可扫码咨询我们可爱的助教小姐姐哦~
暗号“0723头条”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