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潼关肉夹馍事件:想学沙县小吃,为什么却念歪了经?

2021-11-25 星期四


01


潼关肉夹馍事件,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据河南民生频道大参考报道,陕西潼关肉夹馍协会起诉了百十家外地的小吃店,认为他们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潼关肉夹馍”商标,要求赔偿3万元到5万元不等。想继续使用商标,可以选择加入协会或加入协会委托的运营公司旗下,会费一年2400元,加盟费99800元可以和运营公司协商,减少一些。


此事引起了广泛关注,媒体采访的律师均表示,法律层面看某个协会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是完全合法的,按照《商标法》规定第十条的规定,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可以作为商标。但维权的方法是否合适,还需要进一步商榷。


■ 在此之前,逍遥镇胡辣汤协会也干了同样的事,已被叫停


11月24日当晚,央视财经点评潼关肉夹馍商标纠纷:“行业协会无权禁止商户正当使用商标。”


02


“潼关肉夹馍”商标是纷争的起点,但商标背后的专用权利人 “潼关肉夹馍协会”才是事件主角。


通过企查查查询“潼关肉夹馍协会”,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社会组织,法人王华锋,该协会曾用名“老潼关小吃协会”,后来改名为“潼关肉夹馍协会”。



再搜索“王华锋”,可以看到此人是西安万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55%,他也是该公司最终受益人。而万盛餐饮旗下有4家公司:潼关县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潼关县潼味坊快餐供应有限公司、西安万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四川秦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西安万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其他两位股东董开锋、王迪和一位监事于威分别任这几个公司的法人。


那么“潼关肉夹馍协会”是如何成立的呢?


梳理渭南市人民政府官网上一篇题为《弘扬潼关饮食文化的旗手——陕西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锋》的文章,可以理清时间线。


2012年初,潼关县就业局找到王华锋,想和他联合开展“潼关小吃创业技能培训、打造潼关的创业品牌、增加群众收入。”


2月,潼关县的第一期小吃创业技能培训班在县职中开班。


4月,潼关县政府召开打造潼关小吃品牌相关问题的常务会议,通过并成立了潼关县小吃推广领导小组,同意成立老潼关小吃协会(后改名为潼关肉夹馍协会),潼关县就业局与王华的西安万盛餐饮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潼关小吃创业技能培训,实现全程公司化运作。


6月,老潼关小吃协会成功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潼关肉夹馍商标。


奇怪的是,在潼关肉夹馍的搜狐官方号《实至名归!潼关肉夹馍助力西安申报国际美食之都!》这篇文章中,“潼关肉夹馍”商标是在2016年末注册成功的。 


■ 图源潼关肉夹馍搜狐官方号《实至名归!潼关肉夹馍助力西安申报国际美食之都!》

然而查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可以看到,商标的注册有效时间为2015年12月14日经续展至2025年12月13日。


不管商标注册时间是怎么回事,上述表述都可以看出:潼关肉夹馍协会是由县就业局起头,县政府和王华锋共同推动而成,“潼关肉夹馍”商标也与他们有关。


事实上,并非任意协会都可以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据《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申请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还应当附送管辖该地理标志所标示地区的人民政府或者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想要成功申请“潼关肉夹馍”商标,需要经过潼关县人民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


王华作为协会法人、同时又是万盛餐饮有限公司大股东,在目前的公开资料中,他的生意遍布潼关肉夹馍各个产业链。


万盛餐饮有限公司的官网名为“王华峰肉夹馍”。官网介绍里写着:王华锋2003年创办“王华肉夹馍”,2006年注册品牌,2009年注册西安万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而且,在官网首页上就能看到该品牌和潼关肉夹馍的关系:“潼关肉夹馍标准制定者——陕西省渭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文)”。


 

“王华肉夹馍”的定位为,帮助他人创业,主打加盟生意。有意向的人可以和对方签署加盟合同,总部协助办理开店手续、店面装修、物流配送、人员招聘及培训等一系列筹备工作。


在潼关肉夹馍官方公众号里,写明了加盟费用,旗舰店9.98万元,标准店5.9万元,创业店3.98万元。


 

王华锋作为经理的另一家陕西盛潼餐饮有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在《文化艺术报》的一篇报道中,2019年,盛潼餐饮公司新建占地40余亩的配送中心,中心每年生产饼类可达2000余万个,肉类产品852余吨,调料类6吨,营业收入3000余万元。 


据《渭南日报》报道,“王华锋今年43岁,做肉夹馍生意近20年,经营着潼关县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500多家店铺遍及全国20多个省份。”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还可以看到,潼关肉夹馍协会目前还在继续申请其他和潼关有关的商标,比如“老潼关”商标的国际35类和43类。他们也想扩大 “潼关肉夹馍”的核定使用商品范围,从如今的30类扩张到43类和35类。


这也是潼关肉夹馍协会野心的体现,商品第35类为广告销售,影响范围极大。一旦申请成功,日后提到“潼关肉夹馍”的所有内容,包括媒体文章都会受到商标权利人的影响。


03


在「贞观」之前的文章《白吉馍是西安人对抗工业化肉夹馍的最后防线》里,我们分析过为什么潼关肉夹馍走了出去。在全国卖肉夹馍的陕西老板里,潼关人最为积极。在肉夹馍品类中,潼关馍因为工业化生产,并使用冷链运输,馍的成本被压缩到最低,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这几个优势,让它成为本地较为容易走出去的小吃,也是最有希望连锁化经营的本地小吃之一。


潼关县领导最初找到王华锋想要打出肉夹馍品牌时,也有相似的想法,他们提出要学习沙县小吃,成为全国有名的地方餐饮品牌。但沙县的路子和潼关肉夹馍的发展有很多不同。


九十年代末,沙县的“标会”融资崩溃, 沙县人为了躲债和赚钱纷纷外出打工。开始时,沙县小吃并没有特定的行业组织,往往是一家夫妻俩开小吃店,做得好赚到钱,把亲戚都带出来。南方人天然的抱团意识,沙县低廉的价格和多样的产品,是沙县小吃成功的关键。


在南方周末的文章《餐饮“奇葩”沙县小吃:一个县的全国生意》中,沙县依然以传统的经商模式为主,家族里一个人在外打拼成功,亲戚们都投奔他一起做生意,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人一伙,有困难大家一起处理。甚至产生了一种家族式的开拓团队,有人先到陌生城市寻找场地,开发市场,自己不经营,店开好后转让出去。也有合作经营模式,自己经营同时,与他人合营。由企业统一管理的店铺并不多。



沙县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早期为支持各地开店,后期为致力于规范行业。


90年代末,沙县政府成立了“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沙县小吃办”、“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等3个机构,其实是同一套人马;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小吃办。为了动员当地人出去打拼,开展小吃培训,村民参加培训就给钱。还在如厦门、福州等地设立办事处,帮助当地沙县小吃商户互相联系,协调问题,甚至包括小孩上学问题。同时给予开店奖励,为农民提供小吃低息甚至无息贷款。


到了假冒店众多的后来,沙县开始整肃品牌,创立行业标准。2014年沙县一度传出要上市的新闻,沙县小吃集团当时和正大集团签约,加快当地产业升级,打造连锁规范化品牌店铺。但在相关报道中,沙县小吃的民间力量们对这件事都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沙县小吃是沙县人自主创业的结果,南方人以个人的勤奋,天然的经商抱团意识,在政府的支持下遍布全国。但成功并不只属于沙县人,2015年的统计里,全国有一半沙县小吃的经营人是外地人。潼关肉夹馍还没发展到沙县小吃的的规模时,已经开始了大规模针对非加盟或非会员商户的维权,维权中发生的种种故事,让人感到困惑。


24日晚《华商报》报道,在一家安徽小吃店老板提供的《潼关县肉夹馍协会侵权处理方法》里,有协会和律所约定的侵权案件利益分成比例。“潼关肉夹馍协会因潼关肉夹馍协会所属的地理标志性集体商标‘潼关肉夹馍’,在市场中的侵权行为过多,影响到品牌自有市场发展,于2020年12月16日同北京某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签署‘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合同’,进行全国维权。



文件里有协会和律所约定好的侵权费用结算方法。而据法律从业者表示,以下这份和律所的风险代理费用分成,与如今的市场价格差别较大。 


■ 图片来自:华商报


有餐饮从业者认为,餐饮协会理应服务于协会里成员,宣传美食文化,做好政府和行业商家的桥梁,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则需要引导制定行业标准,共同推广地方美食,发展地方经济。潼关肉夹馍协会这波操作,瓜田李下,难免让人质疑是真的想推广潼关肉夹馍吗?


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协会行为,已经对潼关县形象和陕西美食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陕西小吃名闻天下,尤其是作为县域小吃品类,近年来能走向全国,实属不易,当地主管部门更应妥善解决。就在本文刊发之时,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潼关县政府、渭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均已关注此事,并介入处理。



作者 | 铛铛 | 贞观作者


相关阅读

白吉馍是西安人对抗工业化肉夹馍的最后防线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