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专科分数的表弟填志愿,全家碰头了三次

2022-08-06 星期六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给专科分数的表弟选志愿这个过程,远比我想象中复杂漫长,既是身心俱疲的历练,但又意外地,让我探索到一个新世界。



作者|詹冰倩

编辑|王海燕

6月26日上午,还被封在北京学校的我,收到小姨发来的微信,是表弟高考成绩的截图,姓名、总分、各科分数后面,还有一行字“鄂汇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外加一个二维码。我第一反应是“嚯!”,想到5年前,我坐在家里的台式电脑前看到的,还是光秃秃的分数。
“乐乐,这是你表弟的高考成绩,分数很低唉,只能上专科,麻烦你帮着参考下志愿。”紧接着截图,是小姨从湖北县城发来信息。作为家中为数不多的读书人,研究生读的还是985院校,表弟出分后,小姨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我很正常。
但其实,我听到之后,感到挺慌张,先不说高考和填志愿于我已是遥远记忆,主要是我对专科院校和专业一无所知,既怀疑自己筛选院校和专业的可靠性,也对参与他人人生重大决策心存抗拒。

《家族游戏》剧照

我人在北京,所以准备给表弟一些线上指导,既抚慰小姨,也避免替表弟做决定。湖北考生的志愿是分批填的,专科院校填报比较晚,8月初,我建议表弟自己先看看志愿参考书,想想目标城市、院校和专业。考虑到表弟在省内读书,小姨会比较放心,我发了一些与他分数匹配的省内学校,供他参考。
交待完,我本来以为,此事告一段落。结果第二天,我爸打来电话,说姨夫也跟他谈及此事,让我要多操点心,甚至叮嘱我要给姨夫打电话。紧迫感一下加码了。
姨夫平常不善言谈,神情庄重,我从没主动跟他打过电话。为了通话顺利,我赶紧在高中同学微信群里,打听了一圈好就业的专科专业,收到的回复不多,有警校、铁路、计算机、口腔等。
《即使弱小也能取胜》剧照
心里多少有点底气后,我才打给姨夫。结果姨夫说,小姨什么都不懂,就跟家闹腾,表弟也没主见,所以想专门来问问我。想到姨夫在外地务工,难得操心表弟一回,向我开口求助,更是第一次。我顿时觉得肩上担子更重了。
本来,四月起,北京因为疫情就开始封校,人已经在学校待麻了,也没定暑假何时回湖北老家。连着几通电话和消息,倒让我有了回家的由头,心想填志愿也不麻烦,剩下的时间,还可以在家好好休息。
事实再次泼我冷水,因为帮表弟填志愿,成了全家总动员事件。小姨和表弟在我家和自己家两头跑,其他几位亲戚也加入参谋,一般的流程是,到家先一起唠嗑、吃饭,然后再讨论志愿。回家的整整三周里,这个流程贯穿始终,专科志愿相关的关键词,也占据了我这几周的微信、知乎、浏览器搜索界面。

给表弟选志愿这个过程,远比我想象中复杂漫长,既是身心俱疲的历练,但又意外地,让我探索到一个新世界。那些五花八门的专科专业,和苦于志愿填报的普通家庭,是我以前没有注意过的。毕竟自己高考时,只是简单上网做了点查询,和同学聊了聊,就一个人趴床上,一手手机,一手三本志愿参考书,一天就填完了。后来大四考研,因为目标明确,也没经历什么权衡和搜索的倦怠。
但给表弟填志愿的过程完全不同。第一次碰头,安排在我到家后的第三天,吃完中饭,外婆和我妈、小姨、大姨在一旁聊天,表弟搬了个小板凳,和我一块看志愿参考书,主要有两本,厚的一本是院校信息,稍薄的一本是专业信息。书中大多数院校都显示了近两年录取的投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表弟的首选科目是历史,我们翻到指定地方,根据分数,一页一页先勾选出省内可以考虑的学校,没想到分数虽然不理想,居然也有几十个备选项。
“乐乐,这么厚一本书都是学校啊,啧啧,学校这么多。”外婆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考这么点分也有大学可以上的哇?”

《小欢喜》剧照
“有的有的,还蛮多。”我回答。
“乐乐,只看公办的啊,民办的太贵了,不行的。”小姨从沙发上探头嘱咐。
我一看书上圈出来的学校,不少都是民办,这下要大刀阔斧删减了。
“民办学费多少钱啊?”大姨顺嘴问道。
“一学期上万呢。”小姨边说边摇头。
大姨素来口直心快,“这么贵非要上吗,专科跟好大学差那么远,上了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学个手艺,我最近都在想报个糕点班,以后开个私人定制糕点店,好赚钱的。”
小姨接话,“你跟他说,你看他听吗?我是想让他去当兵的,福利又好,还可以锻炼身体性格,将来想读书,也可以继续读。我家楼上他孩子不就是当兵,每个月能拿个上万,待遇可好了。他就是不肯,非要读大学,说渴望大学生活,到大学肯定好好努力,专升本。”
我坐得离小姨老远,能感受到她投往表弟这边火辣的眼光。
《小欢喜》剧照
“唉哟,我的天,仔仔,你在高中读书就这个德性,在大学能学得有多好?而且它跟你想象中的大学不是一个东西,不信你问姐姐。还是当兵去吧,你表弟现在六年级,学习也是一塌糊涂,我以后让他当兵去算了,不是读书的料。”大姨尖锐地评价。
表弟全程默默听着,开始面部表情还算自然,小姨说到当兵,他突然激动起来,一句“我不去!”愤怒地顶了回去,耳朵涨得通红。轮到大姨泼冷水时,他好像又平静了,但扭曲的面部肌肉已经难以恢复自然,只是僵在那里,眼睛死死盯着书,也不看我。
这种场合,其实我也觉得很难堪。一方面我明白,表弟决心走向的地方,绝非他想象中的乌托邦,尤其是当我看到,很多他能考虑的学校,都在相对偏远的地市级城市,发展水平甚至都不如家里,至于学校环境,社交媒体上很多学校体验分享帖,满屏都在表达“劝退”二字;另一方面,家人们犀利粗暴的言辞虽然针对表弟,却也给我重击,原来在一些情况下,“想读书”,并不是天经地义和得到支持的事。我安慰表弟说没事,我们先接着看书。但将民办院校删去之后,剩余选项只有15个了。
《小别离》剧照
此时的背景音,已不是小姨和大姨间的你来我往。知道大姨也赞同当兵是条出路后,小姨立马给熟人打电话,问她儿子当兵的情况,熟人的答复明显稀释了小姨的亢奋情绪,“哦,哦,待遇没那么好了是吧,还很辛苦……”小姨在电话这边重复着,音量比之前低了好几个分贝,语速也变慢了。
通话结束,小姨瘪了瘪嘴,朝这边看了一眼,一言不发,回到沙发上原来的位置。

我和表弟这边的进度完成百分之三十,接下来是看每个院校的专业。我以前填志愿时,看专业名字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会学什么,和哪些职业相关,比如我学新闻传播,家里人至少能马上想到央视主持人。
但翻看专科的专业,越看越有被淹没的感觉,有些技术让人一头雾水,像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应急技术与管理等,还无所不包,从比较传统的金融、会计、医学、师范类到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于是我俩唯一的交谈,变成“这个是学什么,我查一下”。表弟没有明确的专业兴趣,院校专业设置也存在差别,搜索起来就格外繁琐。他倒是对每个专业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和兴奋,总是逐字念出每个专业的全称,“哦!这以后是当麻醉师/去汽车4S店/建筑师……,工资上万嘞。”我对搜索结果里的画饼成分已经免疫,只觉得越了解,就越迷茫、越疲惫。

《家族游戏》剧照
本想试试直接用高考填报志愿软件,“智能”搜索填报,结果发现,推荐结果和参考书上不一致,软件显示“稳”的学校,实际录取分数高出表弟近百分。为了确认分数线,我还给几个院校招生办打电话,有一个在拨第三次的时候接通了,对方冷静地告诉我,学校分数线去年涨了60分,可以考虑别的学校。其他学校的招生办电话则一直忙线。
在客厅消磨了一个个下午后,我意识到,这件事根本不可能迅速搞定,当初回来休假的想法,完全是异想天开。认清现实后,我继续埋头“做功课”。其实我根本没想过,要这么细致地为表弟提供“参考”,但小姨不放心,希望能在我的把关下,把最终志愿提前定好。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勾选得差不多了,我让表弟回房间,按学校录取分数高低排个序,写下来。小姨很快端着洗好的葡萄过来,悄声跟我说:“乐乐,其实你表弟学习什么能力我清楚得很,不指望他学得多好。现在他要上这个学,我也没办法。选专业不要选那些学起来很难的,尤其是要学数学、计算的,他很难掌握。再就是,我知道他性格的,吃不得苦,这也是我的错,从小一手一脚安排好,把他惯坏了。”
就像前面说的,表弟的成长过程,主要是小姨在参与。她嘴上对表弟非要上大学没好气,但感受到表弟的坚决意志之后,就只有一个念头——把志愿填好。
表弟小时候体质不好,长大后身体好些了,读书又开始让人操心,所以我小姨没少往医院跑,也又没少往学校跑。好不容易熬到高中毕业,表弟又少见地想自己拿主意,小姨心里其实既期待又担忧,更多的是矛盾,想放手又不放心。虽然后悔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但事已至此,也没法了,只能继续操心下去。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我一次都没有直接回绝过小姨。
不过这天的场景,只是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一次,接下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新增出场人员包括我姑妈,我的另一个表弟(他刚在武汉某专科院校读完第一学期),我已过而立之年的堂哥(他儿子在小学常年全校第一),场外支援人员则有我以前高中实验班班主任,我一个在荆门学口腔医学的同学。在此之前,我从未如此详细地向他们讨教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
最后在我家客厅,一个深夜,我们终于选出志愿表需要的十个学校,和每个学校里的六个专业。我看着表弟在他的笔记本上一一抄下这些选项,边写边嘀咕会不会到时被调剂,念专业名字时还含着生涩。
《小欢喜》剧照
我表面挺镇静,其实心惊肉跳,一边想着,就这样决定了好像还是草率,一边又觉得,能做的都做了。我发现,自己的高学历在这里完全无计可施,顶多给一些心理支撑,假装成熟前辈的样子,给表弟和小姨打一些预防针,比如学校环境条件可能比想象中差、学起来都要吃苦,还是要自己努力、懂得为人处世,交一些人品不错的朋友,等等。
不管怎么说,我算是完成了此次回家的“使命”。后来回到北京,我刷手机,小红书、知乎、浏览器,还在持续给我推荐高考志愿规划师和专科志愿内容,“专科生十大王牌专业”“专科生必须避开的几个雷区”,我忍不住点进去,发现提问帖和浏览量都上千,但回答和点赞数往往乏善可陈,大同小异。
一条新的语音消息提醒,来自小姨,“乐乐,你到学校了吧,前几天我和楼下一个家长聊天,她说医学专业蛮难学的,我不是不相信你,我就是怕表弟之后学不好,家里有一个伯伯是老师,我再找他问问,如果他说有要改的就再改一下,如果没有,就按你的这个来。小姨不是不相信你啊,你在学校忙你自己的,这事就不要操心了,免得老挂念着。”
很快,表弟将正式网上填报志愿了,希望他最后敲定的代码和信息中,有他自己想去的地方。






排版:南溪/ 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