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一次的唐僧服务,把我整崩溃了

2021-09-15 星期三


今年开学季,年轻学子们最怕的发言,或许不是“除了我们,谁管你们都不好使”。


而是微信里突然弹出的一句:


“施主您好,我是您的好友为您定制的劝学唐僧。”


前段时间,#开学季唐僧到底有多忙#登上了热搜。


这项“只花三块钱就能让卖家惦记你一整天”的人类高质量业务,在闲置交易平台上办得热火朝天。


仅8月末,就有8000多名话痨“唐僧”在网络上岗。



均价不超过十元,就能请个唐僧,全天候来监督自己。


这种新式唐僧服务,到底是什么东西?



唐僧劝学,上头


“监督唐僧”,是一种新型虚拟角色。


扮演唐僧的商家,自加上你微信好友后,就会跟唐僧念咒一样碎碎念,不停地催你快去学习。


“施主,一日之计在于晨,你该马上读课文。”

“施主,快去读书吧,不要辜负亲朋好友,他们都在等着你,发光发亮……


在二手平台上搜索唐僧,近万个虔诚地眺望远方的“师父”会在首页跳出,等待你的光临。


天线宝宝,别以为我没看到你在滥竽充数


价格从几块到十块不等,询价发现还能包月打折,平均下来一天一块钱都不到,称得上物美价廉。


有精明商家推出体验装:


1.99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能买个唐僧为您保驾护航。



“唐僧”们为了推销自己也是绞尽脑汁,很有事业心地打出了各种差异化服务的名头:


啰嗦老唐僧一秒让你清心寡欲、24小时陪聊唐僧贴心全天服务。


更有东北版唐僧可以按需取用,针对性极强。



各种高能唐僧游走在社交平台上:


“新的一天动笔了吗?”

“施主您开始写了吗?”

“不努力是万万不能的。”


几番组合拳打下来,随之而来的,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买家的崩溃。


比如这位唐僧,极擅长“钓鱼执法”。


一句“沉浸学习的人不该回复得这么快”就四两拨千斤地将买家逼进死胡同——


这消息,是该回还是不该回


还有唐僧语重心长,最擅长的就是和高中班主任一样上价值观:


“您可以敷衍贫僧,但万万不可敷衍学习。”


怎么样,是不是有高中数学课上老师耳提面命内味儿了:


“你糊弄我可以,能糊弄考试成绩吗?”


图片来源:微博@文科班校花酱


正在赶稿与摸鱼之间苦苦挣扎的本小妹,咬咬牙挑了个便宜的加上,旨在探索行业最低底线。


结果显然,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位唐僧看起来远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专业——


头像没有换成穿袈裟的和尚也就罢了,甚至朋友圈也忘了关闭。



与他周旋几局,才算进入了正题:



故事到这儿,似乎走向有点不对。


小妹于是紧急下单另一位价格稍贵的(五块),肉痛地进入了新一轮尝试。


贵有贵的道理。


从周末的早上起,小妹就陷入了被连环轰炸的痛苦中。


头一次睡觉醒来看到99+,不是来自工作群,而是来自佛祖的呼唤。


“韶华易逝啊,施主,你该学习啦你该学习啦你该学习啦你该学习啦你该学习啦……”



体验完两天的小妹身心俱疲,抱着渡人渡己的慈悲心态,给远在上海的闺蜜下单了一份,让她体会到学海无涯的阿弥陀佛。



 劝学+叫醒,人工服务新红海


你可能以为,这类虚拟服务是人们闹着玩儿的彼此整蛊。


但它确实精准击中了不少年轻人的痛点:



需求旺盛,商家们自然才能嗅到商机。


早在唐僧之前,各类角色扮演的陪聊师,就已经成为购物平台上恶搞好友的爆款礼物——


七夕和情人节是下单高峰期,点一只七夕限定青蛙,让好友尽享孤寡。


有人开辟了跨次元的多服聊天,李云龙、洪世贤,容嬷嬷都赫然在列......


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模仿这些经典角色,在“不出戏”的基础上恶搞用户。


李云龙会怒目圆睁高喊:“老子的意大利炮呢?”


洪世贤最擅长:“我,渣男,打钱。”


容嬷嬷狰狞着面目高举手中长针:“我劝你还是不要继续犟下去!”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神店通缉令


除了角色扮演式陪聊,有些纯粹的功能性服务也悄悄入局。


豆瓣小组“副业失败的一天”里,有人分享了自己成为人工闹钟的经历。


不仅细心到整理每个客户需求,还为自己的工作准备了广告语。


图片来源:豆瓣“副业失败的一天”小组 @小黄人有点黄


这些兼具了功能性和情感性的定制服务,大多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


价格十元以下,无论是自己无聊时买来逗闷子还是点给朋友整蛊,都是不错的选择。


大火出圈的唐僧只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从原先的纯粹整蛊歪打正着走起了监督业务。


师父变身线上班主任,发挥碎碎念的基本优势,不断对施主进行信息轰炸。


不过话说回来,普渡众生的线上班主任也会有翻车的时候。


碰上人类高质量网友,师父也得大喊一声:


“别念啦!”


图片来源:豆瓣“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组 @不靠谱找谱


服务贴心,种类繁多,统一话术下,许多用户还真能清心寡欲放下“俗念”,自律地完成任务,缓解拖延症的焦虑。


不同于AI人工智能,这个扮演着唐僧角色的是个现实中存在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可以获得更真实有趣的情感体验。



他们把话说给陪聊听


唐僧劝学,洪世贤陪聊,人工叫起床,甚至是情感咨询服务......


看似“奇葩”的线上服务之所以能打开市场,也同年轻人们的日常困扰分不开。



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便利的生活,也是独身一人在外的孤单与焦虑。


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就高达2.4亿,独居人数达到7700万,这一占比在一线城市中更为明显。


一个可以随时聊天的人,简单舒适的早睡早起,抛开手机的平静安宁......都变成了都市生活中的奢侈事。


年轻人习惯在网络上交友,习惯在赛博空间里发泄情绪,宁可选择外部寄托,来缓解自身焦虑。



今年,日本WOWOW电视台出品了一部名字很长的改编剧——《通过交友网站和70人相遇,并向他们推荐符合他们喜好的书籍的一年》


女主角花田菜菜子是一家书店的店长,原本与丈夫因纸质书相识相爱,但随着纸质书式微和琐碎生活的牵绊,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都陷入了颓靡的窘境中。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花田在交友网站进行了注册,并在资料备注“会为了你推荐合适的书”。


她和奇葩的网友们一一见面,又凭着自己的印象为对方寻找现阶段最适合对方阅读的书籍,一次又一次的咖啡馆约会过后,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互相打开了心扉。



剧集中固然有某种乌托邦般的桥段,但其中的困扰却是相似的——


能说话的人越来越少,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留给都市年轻人们认真交友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看似新奇不靠谱的线上人工服务,已然成为了年轻人自我疗愈的良方。


有人基于情感需求收获专属倾诉对象,有人在功能型陪伴下督促自己不断前行......


比如为什么不是连麦猪八戒,也许是因为,他和我们一样好吃懒做,所以需要唐僧这种遥远又真切的一个人物,来缓解我们的进步焦虑;


比如找个人工闹钟叫起床,也许是因为记忆中被妈妈从床上揪起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所以需要一个人在半梦半醒间缓解乡愁;



城市的万花筒中,人们是偶尔碰撞却又彼此远离的个体,难以对他人产生真切的感知。


机械重复的生活背后,更是疲于奔命与缺乏安全感的脆弱失意。


所以,无论是唐僧还是洪世贤,都像是生活里的镇痛剂。


我们通过购买在虚拟世界中完成对角色的重构,通过插科打诨靠近彼此的孤岛。



正如小妹购买的那个低价“唐僧”,到最后反过来询问小妹不烦恼的原因。


大概念叨着紧箍咒的唐僧,也正在孙悟空画的小圈里孤独打转,等待有人走进自己的元宇宙。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小妹也有自己的视频号啦!

每天两分钟

和你分享那些打动人心的人和故事

👇👇👇



记得点击上方视频头像
进入主页关注我的视频号哦!❤️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