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堡林——2020年11月张家口古堡考察之行(上)

原文地址

张家口在今日,只算首都附近一座不怎么显眼的普通地级市,近些年因为冬奥会有了些名气,京张高铁的开通也大大促进了整个地区的交通便利。不过甚少人知,张家口也是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地区。

与明朝相伴始终的明蒙战争是一场无穷无尽的灾难,不知有多少生命消失在如影随形的兵燹中,明朝为了应对蒙古,从建国到万历时期,耗时二百余年,修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巨大的长城——明长城。与长城建设相伴而来的,是几十万边军携家带口,总计数百万人,分布在东起辽东、西至甘肃的九边之上,历经一代代人的努力,将这些苍凉凄冷的北国土地改造成自己的家园。明长城是灾难的产物,却无形中为本来人烟稀少的北边,带来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为数众多与长城相关的明代文化遗存,就成了今日中国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财富。

张家口那明朝还叫张家口堡,它就位于边墙之下,是如假包换的“极边”。今日张家口市所辖地区,也和张家口堡一样,在明朝基本属于宣府镇。这九边各个军镇中,地位自然不可能一致:成弘时期、河套地区的所谓“套寇”是朝廷的头号心腹大患,陕西三边的便是主战场;启祯之际,明金战争吸引了全国的所有注意力,蓟辽便陡然成为九边之首;然而若说为时最长的九边中心,那当属宣大二镇。宣是宣府镇,大是大同镇,他们与最后成立的山西镇一道,统归宣大总督管辖,正、嘉、隆时期,无论是达延汗还是俺答汗,都将宣大山西地区作为主攻方向。宣大是京师的北大门,一旦蒙古骑兵突破边防进至居庸关,或是从山西迂回攻入紫荆关,那么整个京畿地区将任人宰割。故而明廷对宣大地区极为重视,屯宿重兵,嘉隆巅峰时期,宣府镇东西不过200公里,驻军超过15万人,同期大同镇还有将近14万大军。明朝边军的超过三分之一,驻扎在这个狭小的地域,伴随着大军而来的,是无数城堡、墩台等防御设施,这些城堡并非仅仅为了防御,同时也是边民的家园。

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识里,长城,就是那堵墙。其实不然,明长城是一套异常复杂的防御系统,那堵被明人称作“边墙”的长墙,只是长城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一部分罢了,边墙-边墙上的墩台-火路墩-城堡组成的立体防御系统相互配合,才是这个复杂系统运转的精妙所在。甚至可以说,城堡和墩台,发挥着比边墙更大的作用。

城堡有大有小,大如宣府镇城,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周24里,小的城周不到1里,驻军也从宣府、大同镇城的两三万人,到一两百人不等。所有的墩台和边墙,都分属不同的城堡指挥,城堡的指挥官大多为守备。若干个城堡,会组成一个小防区,归属于一位参将指挥,这就叫一路。一位道台,会管辖若干路参将,而由总兵和巡抚领导的一镇,就由这若干道台管辖的防区组成。

入清之后,长城很快失去了他庄严的实际价值,然而这些城堡却并未坍圮,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当地人栖息的居所,继续维持着其活力。这在宣大地区,尤为常见,并无多少战火威胁的清人还在此基础上继续以村庄为单位,建筑新的城堡,使得这一带的城堡极为普遍。这在今天张家口的蔚县表现的最为典型,蔚县有“八百庄堡”之称,今天现存的城堡还有200多处,在乡野几乎是随处可见。我们这次的旅程,便以张家口地区明代长城遗留的城堡为考察主题,又以遗存最为丰富蔚县为中心。

落日下的蔚县小饮马泉堡


11月11日,在这个充斥着金元气息的日子,我们开始了这次考察。早起出发,先后搭乘京津城际、京张高铁,在中午时分抵达了张家口,匆匆吃过午饭,提了租好的车辆,便由我亲自驾驶,与张家口市区擦肩而过,一路向南前往第一处地点——宣化佛真猞猁迤逻尼塔

以一座辽塔作为这次旅行的开始,算是为其染上一层北方民族的色彩,的确,如若没有明蒙对峙,也就不会有这星罗棋布的城堡。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真猞猁迤逻尼塔,坐落于宣化区塔儿村乡,就在村庄的西北边缘,在洋河南岸不远处的山麓下,四周土地空旷平阔,苍凉的景象远非华北平原可比,故而佛塔虽仅20米高,却显得相当壮观。这是一座六角十三级实心密檐砖塔,标准的辽塔构造,建于辽天祚帝天庆七年(1117),此时辽朝已近灭亡。

虽然是奔着辽塔而来,不过却有意外之喜,站在塔前,瞥见村子另一边的山头上,一座规制完整的城堡傲然屹立。赶忙驾车奔向山头。

将车停在山腰,这座山头可以俯瞰到整个塔儿村

没想到,通往这座山巅之堡,居然修建了齐整的石阶梯,看来当地ZF或许有想在此地开发旅游的念头。快步登上城堡,顿觉这里地势险要,虽然山头不高,却是这一区域的制高点,往下便是东西纵横的洋河河谷,作为交通大动脉的京新高速延伸期间。明人对于边防地理局势洞若观火,设堡必有地理形势上的周密考虑,在此可以窥得一斑。

这座城堡相当袖珍,呈非常狭长的长方形,周仅有260米,不到半里,可以确定建立于明代。嘉靖《宣府镇志》便记载了塔儿村堡,在明代,这里属于宣府上西路参将下辖的张家口堡管辖,不过,它应该是一座民堡。明朝的张家口堡附近屹立着数十座民堡,虽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印记,塔儿村堡却幸运地大体保存到了今天,夯土堡墙基本完好,虽然北侧堡墙整体削低,南侧堡墙却依旧高耸,东南角的角台还能看出其轮廓。

在塔儿村堡上,远处的辽塔依稀可见,村与堡相依的格局,至少已经存在了五百余年,在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这座小小的城堡,不知曾经几次庇佑过全村生灵。

塔儿村鸟瞰辽塔

离开塔儿村堡,开上宣大高速,在这条名字十分“明朝”的高速上,穿越洋河南侧的崇山峻岭,又下降到了更为平坦广阔的桑干河谷。河谷之中,经度大约在张家口市的正南方,是阳原县的泥河湾遗址群。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旧石器考古发掘现场之一,已经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我们并不了解旧石器考古,也只是泛泛浏览过一些信息。泥河湾遗址群只有一个空荡荡的旅游广场,不过一座气派的考古博物馆已经落成,或许不久之后就会开放。

冬季北方的白昼总是短暂的,对于高纬度的张家口更是如此,才不到五点,天色已经十分昏暗,我们便抓紧时间向50公里以外的蔚县奔驰。繁忙的109国道上充斥着无穷无尽的卡车洪流,像极了山西,在这样的夜路上开车实在是令人十分痛苦。不过路中的一处加油站上,屹立着一座同样十分完好的明代城堡——北水泉堡,该堡附近还有墩台留存。北水泉堡在明代属于卫所系统,居住其中的是蔚州卫的官军和家属。可惜的是天色昏暗,难以像白天那样看得真切,只能就着昏暗的灯光,走马观花地一瞥堡的形制。

北水泉堡已经属于蔚县。蔚县在明朝叫做蔚州,是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下属的一个属州,同时管理着附近的广昌、广灵、灵丘三个县,地位不低。蔚州在明朝的存在极其特殊,虽然在行政与司法上归属山西布按二司,却又是宣府巡抚的辖区,同时要受到宣府巡抚下辖分守口北道的节制。军事上的情况依然如此,驻在蔚州城中的蔚州卫虽然归属山西行都司,蔚州守备却要听命于宣府南路参将的调遣。

这种犬牙交错的政治统属关系,体现的恰恰是蔚州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蔚州城坐落于壶流河谷上,东西依然是一马平川,是蒙古骑兵驰骋的天然场所,若是蒙古人继续向东南前进,就是内长城真保镇段了,一旦攻破紫荆关,北京将会受到直接威胁。土木之变后,也先进犯北京,走的便是这条路。也难怪蔚州境内会林立着如此多的城堡,这实在是四战之地。

在到达蔚县城之前,我们还途径了一处非常重要的文物遗址——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王城遗址。坐落于蔚县城东北不远的代王城,曾是西汉代郡郡城所在,再往前追溯,它是战国时期赵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作为西汉北部边境的中心都会,代郡城周近30里,足以睥睨一千多年后的明代宣府城。代王城不仅城垣遗存历历可见,城内考古遗址还为数不少,只是已经进入长夜,我们只能触碰到眼前的城垣遗址,不得看到代王城的全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离开代王城,进入蔚县县城,也就结束了第一天的旅途。这一天基本都在路途中耽搁,不过我们却没有多少时间放松休息,因为蔚县的古堡实在是太多,塞满了我们后两天的行程。


12日,告别了漫长的夜晚,终于能看到蔚县的模样。对于在北方游荡,十一月中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季节,既已错过了枫叶漫途,又还远远未到银装素裹的时节,感知到的只有荒凉、凄冷与肃杀。

这一天的蔚县乡村

好在温度不算太低,对于我们一车北方人来说,丝毫影响不到户外活动。今天的旅程集中在蔚县城西部的壶流河谷中,这里也是蔚县城堡最密集的地区。先要去的第一站是县城西北20公里许的重泰寺。作为蔚县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寺院,重泰寺以其丰富而多重的信仰遗存而闻名。其能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靠的并不是寺中乏善可陈的清构建筑,而是水陆殿中的完整水陆画。据说水陆画作于晚清时期,有着122组画面,深具晋冀一带的民间特色。不过更吸引人的,还是寺院最北三教楼中的壁画,踩着狭窄陡峭的阶梯等上三教楼,推开大门,一幅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壁画迎面而来,佛祖老子和孔圣人在画面中相处的极为和谐,实在是民俗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

重泰寺三教楼中的壁画

作为在蔚县极有影响力的名刹,明清以来频繁的修缮工作,当然为重泰寺留下不少碑刻,其中大部分字迹清晰,在碑刻保存情况非常不理想的蔚县,可谓难得。读碑与思索寺院的历史花去我们不少时间,更惊奇的是,我们发现其中的一些碑刻居然被涂抹过面粉,看来是曾经有同行到此访碑。

重泰寺中被涂抹过面粉的清碑

离开建在高台之上、可以俯瞰四方的重泰寺,我们的下一处目的地是几公里外的任家涧堡。不过从重泰寺开出来没多久,过了一个长坡,便看到一块醒目的牌子,写着“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北方城村”,当时没有驱车进村,后来一查,真是追悔莫及。北方城创立自明代,至今不仅堡墙保留完好,城中还有不少明清以降的古宅与戏楼。有北方城则应该有南方城,查光绪《蔚州志》,南方城确实在北方城的南边很远处,距蔚州城更近。不过光绪本以前的三个版本的《蔚州志》,都没有“方城”这个地名,看来村名也是晚近才取。

北方城再往南几公里,就是任家涧堡,这里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任家涧堡始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正好是下一轮边患兴起的前夜,坐落于平川的田垄之上,是四周的最高点,规模不大,城周460米,面积约13000㎡。由于规模极小,堡仅开南门一门,城墙保存完好,城中尚存不少古院落和真武庙,整修于清末的戏台保存完好。此地在明清时期曾有水泉,才以“涧”命名,任家涧因此还名留崇祯《蔚州志》中。

任家涧堡内

任家涧堡外墙的夯土层十分齐整,该堡的防御能力应该还是十分坚固的。堡门近些年看来经过修整,被包上了砖,反倒与整座城堡有点格格不入。今日的任家涧村,在沿着城堡的南端向低处延伸,只是有个几百口人的小村子。

任家涧堡全景

离开任家涧村,我们向下一个重要城堡——南留庄堡进发。沿途的村庄,时刻可见堡寨,如西陈家涧堡、水西堡,当路过白河东堡时,我们实在忍不住打乱原计划,进去一探究竟。白河东堡位于今日白河东村,是周围以白氏古堡群中的一座。规模在一般村堡中非常大,周长940米,面积将近60000㎡,占去白河东村近一半的规模。时间来不及考察附近几座以白开头的村堡,不知它们的规模是否与白河东堡一样,如若都是这种规模的古堡,那堪称是河谷平原上的铜墙铁壁,不是几百蒙古游骑可以觊觎的。独立的小型城堡没有多大意义,堡的防御功能一定要在城堡群中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守望相助是明朝官修的城堡和墩台所着重考虑的,在民堡中自然也有所应用。

白河东堡在南墙偏西的位置开有一门,然而城墙保存情况非常不好,因为修路,西南角已经不存,其余部分或是坍圮、削低,或是被人为打开缺口,已经非常不完整、不规则。堡中同样保留着不少明清古建筑,塞满了堡中大部分空间,仍然住着不少村民,这是个好现象,如若堡中无人,城堡的生命也就到头了。

白河东堡全景

自白河东堡沿着省道342行进约3公里,一座硕大的镇子涌现在眼前——南留庄堡到了。南留庄今日是一个镇子,规模庞大、人口稠密,想必是蔚县重要的市镇,今日恰逢赶集,将镇子主街堵了个水泄不通,一幅烟火气浓郁的华北农村生活画卷迎面而来。南留庄堡位于南留庄镇中心,城周约1400米,是迄今为止我们在蔚县见到过的最大的城堡,近3里的规模已经可以比肩宣大地区的不少军堡了。现在仅存西侧、北侧城垣与东西两门。

南留庄堡全景

不过南留庄堡虽然堡墙保存不完整,内部存留的大量古建筑却不愧是蔚县有名的重镇,从西门进入城堡拐个弯,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清构关帝庙,庙中有碑刻留存,目前已被列为河北省保。

南留庄堡西门

南留庄堡西门南侧的关帝庙

南留庄堡主街是联通东西二门安定门、宁远门的横向大街,至今堡内三横六纵的中轴线,依然纹丝未变,其间则是大量明清古民居,多以四合院的形式呈现在眼前,足以见得明清时期南留庄已经是相当富庶繁华的聚落。南北中轴线的最北端,相当于北门的位置,是保存完好的真武庙,宣大地区的城堡基本不开北门,而在北门的位置往往矗立着真武庙。真武庙是明朝九边最流行的信仰,在边军与边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崇高地位。不过村中最气派的,还是堡西的门家“九连环大院”,总共18进院落的门家大院设施完备、相互贯通,砖木雕也是相当精致。

门家大院

南留庄堡主街

从西到东将南留庄堡探寻一番后,已是中午一点了,此时才感觉到饥肠辘辘。不过还是打算先到下一个目的地——10公里外的暖泉堡吃饭,暖泉是蔚县最热门的旅游景区,相关的餐饮设施应该要丰富不少。这一带人口相当稠密,村庄一个接着一个,可见蔚县城西段的壶流河谷,应该是蔚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七扭八拐到壶流河水库后,开到了通往暖泉的旅游公路,路况极好,看来蔚县为开发暖泉确实倾注了大量心血。

暖泉镇是一座面积超过7平方千米的超级大镇,这个规模比山西不少县城还要大,在进入暖泉古堡前,先找了家饭馆匆匆吃过午饭。暖泉堪称蔚县西大门,距离山西河北省界仅有不到3公里,沿河铺展而开,地形平坦,南北高山相峙,这样的战略要地发展起一个巨大的集镇,并不意外。早在明朝,暖泉就是全州十大集市之一,又当两省交通孔道,还是冶铁业中心,当年商贸繁荣的场面恐怕还要甚于今日。

从村北高处鸟瞰暖泉镇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暖泉今天为游人所知,是因为这里独特的民俗——打树花。所谓打树花,即是将熔化的铁水泼到城墙之上,形成火树银花不夜天般的奇妙景象。不过单从城堡的意义上考察,暖泉能够闻名遐迩也是当之无愧的,一个镇子里三座城堡并存相依,这样的景象极其罕见。在今日铺展开来的暖泉镇中,屹立着西古堡、中小堡、北官堡三座城堡,三堡相连,交相呼应,这一格局在明代已经形成。其中尤以西古堡保存完整、遗存众多,也是我们考察的中心。

一般来说,存在一个村庄多堡并立的情况,往往与明代蔚州特殊的军民混杂现象有关。卫所被明史大师顾诚称为“隐匿的疆土”,作为明代军事基本组织的卫所有着自己的田土屯地与户籍人口,坐落于蔚州的蔚州卫同样如此。蔚州卫也曾在蔚州广泛设堡,为了与蔚州州民修的“州堡”相区分,在地方志上被称为“军堡”。相比民间自修的州堡,军堡的修筑更多需要满足于国防的整体考虑,积极正向的军事防御或保护军屯是其目的,故而可能在一个村庄修筑多处;兴修民堡则是当地老百姓为了庇佑本村的结果,自然往往只会修一处城堡容纳所有人。

从西古堡南门瓮城向北鸟瞰全镇

在进入镇子西南角的西古堡前,我们首先奔向村庄西北角的沙子坡老君观,这处仅有两进院落的纯明清构道观能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靠的是正殿、东西配殿中完整的清代道教壁画。老君观坐落在土坡之上,是镇中制高点,可以鸟瞰全镇,徒步而上,大门虚掩,只消跟门口的老道打声招呼,便可推门直入。三清殿供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左右两侧墙上的老子八十一化图相当吸睛,当年暖泉道教之盛,可以想见。

沙子坡老君观全景

后院是真武殿,乏善可陈,不过殿前有一株树龄数百年的木棉,大树参天,上面系满了丝带,看起来这里已经成了祈愿爱情的地方。全员单身汉的我们一行,真应该在这里好好祈福一下。

真武殿前的木棉

从沙子坡老君观下来,直奔西古堡南门停车场,在暖泉镇内缠绕的巷道中艰难前行了十多分钟才开到。西古堡是暖泉最重要的城堡,城周约11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墙高约8米,四面城墙保存完好,南北各开两门,城中古建林立。不过,最令人啧啧称赞的,还是暖泉的南北两门,居然都修了瓮城。作为大幅增强城市防御能力的附设军事设施,瓮城可不是随便什么城池都修的起来的,明清时期不少府一级的城市都未修瓮城,小小的暖泉西古堡居然有坚固的明代瓮城,显露出的是暖泉当年的殷实富庶。

俯拍暖泉,南北两门皆有瓮城

我们从南门进入,南门开在瓮城东侧,南瓮城已经足够人玩味许久。正对着南门的是建于顺治时期的地藏寺,左侧则是一座卷棚顶戏台,右侧比邻的是马王庙和三义庙。两座庙交界的墙上,嵌有一方民国时期的禁约碑,记载了抗战爆发前当地村民为协调用水灌溉而制定的细则。这样鲜活的史料,自然激发了我们的职业病,不由得凑上前去录起文来。

读碑

进入堡中的,是连接南北两门的南北向正街,将全堡均匀地分成东西两部分,正街两侧,还有四条横向街巷连接堡中各处。村中现存的四合院,还有40多处,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有着四进院落的东楼房院。民居基本为青砖墙,砖雕精湛,恐怕多为当年经商致富之家所修建。

南瓮城内门

西古堡正街

家门口闲坐的老大爷,不知正为什么事犯愁

北瓮城的建筑照旧是真武庙,还有九天阁,提供了一个俯视城堡的好地方,正对着的崇山峻岭,又增添一分庄严肃杀之感。叫人感慨的是,这么不大的一个村堡中,庙宇建筑居然近十处,其实在明朝的北边,每一座城堡,乃至每一处村落里,都是这般信仰繁盛的景象。不仅佛道长盛不衰,关帝之类的民间信仰更是各有特色、相依并存。华北在明清时代,作为信仰组织的会社的兴盛,是中国社会史中一个非常醒目的现象,特别是在山西(蔚州当时属于山西),与民间信仰异常发达相伴的是会社的遍地开花,村村有社,成为了基层社会的核心组织。在九边,这样的情况也是类似的,边地生活困苦,不仅气候寒冷、土地贫瘠,还要时刻面对北虏的侵略,边地生活的历程,实际上就是苦海求生的历程,人的苦难中往往需要一种力量来支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各类信仰、特别是真武大帝,在明朝九边如此兴旺,庙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堡中生活的中心。只可惜今天包括蔚县在内的沿边地区,城堡还在,可堡中的庙宇却所剩不多,庙中理解当时人生活的最好资料——碑刻,更是大多灰飞烟灭。

从北瓮城鸟瞰全城

北瓮城上空俯拍全城,南侧是太行山脉

东望壶流河谷,一马平川,人口稠密,远处夹杂着高楼的是蔚县城

暖泉耗费了我们好几个小时,离开暖泉,已经是下午四点许了。

暖泉村口劳作的村民

这个季节,北方的白昼很短,大概五点就要日落了,所以我们火速赶往下一处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壶流河水库北边的小饮马泉村。小饮马泉堡建于嘉靖五年(1526),看来嘉靖初,蔚州曾有一次建堡的浪潮。顾名思义,该村的得名,是来自于村旁的泉水。今天的小饮马泉村坐落于239国道旁,事实上村堡就在国道边上,非常显眼。

小饮马泉堡位于小饮马泉村的东北角,目前入村公路正对的是村庄的新区,故而找到小饮马泉堡还颇费了一番工夫。这是一座非常袖珍的村堡,周长仅有420米,仅开南门一门,堡中空间结构就是简单的一横一纵,均分成四部分。墙体被侵蚀较为严重,不过轮廓基本完整。

俯瞰小饮马泉堡

俯瞰小饮马泉堡

堡中一片萧条,还是清一色的古民居,却已经人去楼空,仅有少数几位老人居住在里面;沿着主街两侧的建筑还算齐整,但往里看就令人揪心了,大多数建筑已经处于坍圮状态。一路走来,这也是大多数村堡内部的惯常现象,年轻人都远走他乡打工去了,剩下的村民也更愿意住到宽敞明亮的新居中。我们哀叹曾经的建筑因为无人居住、修缮而在快速消逝,然而住在里面却不是当地人所希望的,这已经成了一个悖论。正对着南门的,是北墙上的真武庙,与其他村堡如出一辙。这个堡的实物遗存还算丰富,遗憾的是并无碑刻,这就很难深入了解村堡历史了。不过此地正当壶流河谷东西交通的干道上,恐怕当年也曾被蒙古游骑所袭扰过吧!

小饮马泉堡内

天色还没有彻底变暗,时间宝贵,不想凭空浪费,于是决定去今天最后一个点——大固城堡。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失败的选择,因为当走到蔚县南郊时,天色基本已经彻底昏了下来。

下午五点半的蔚县城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大固城村,坐落于县城东南,大固城堡始建于明代,位于今日村庄东北角的高地上,呈南北长东西短的规则长方形,周长1170米,面积约80000㎡。去往大固城村的是乡村小道,虽然在平川上,却并不好走,到达村庄后,已经彻底入夜了,我们只能绕着大固城堡行走一圈。大固城堡开东西两门,与南留庄形制类似,堡墙的保存状况并不理想,坍圮甚多。堡中则是一片废墟,人们已大多迁徙到堡西南侧的新村中,堡中的废墟景象与另一侧新村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固城堡同样拥有发达的信仰世界,据传,曾经拥有的庙宇不下十座,可惜基本都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今日稍具规模的,仅存城堡东南的故城寺。故城寺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尚存明代悬山顶大殿,大概是因为大殿中完整的水陆画,故而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天色太晚,已经无缘进入一探。打算明天白天,能再来大固城一探究竟。摸着黑,我们沿原路返回了蔚县城中吃饭。

12日这一天,奔驰在蔚县的田野上,探访了6处国保,5处城堡,堪称满载而归。这次出发前,曾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现在竟有点后悔计划做的如此细密。不来不知道,来了才发现蔚县“八百庄堡”之称,殆非虚言,只要进入蔚县田间,到处都是值得一探的地方,这样漫无目的地自由追寻,才是更加享受的访古,明代北边军民的生活画卷也展开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