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女孩,去海边玩也要涂口黑、画黑眼圈

2022-07-07 星期四
一座被灰尘藤蔓覆盖,常年用闪电和白色蜡烛照明的古堡内,住着哥特式家族亚当斯一家。

这里的温馨日常包括:奶奶在氤氲神秘白雾的黑色大锅旁看《格氏解剖学》、爸爸和宠物“一只手”下象棋、皮肤苍白如吸血鬼的妈妈把玫瑰花的头剪掉再用剩下的枯枝制成插花作品,眼窝深陷的女儿把弟弟放在电椅上一起玩游戏......

 

《亚当斯一家》

 

1991年上映的哥特喜剧片《亚当斯一家》是很多人看到“哥特”和“哥特人”时的第一联想。而今年格外适合重温这部经典电影,因为——

 

红毯上到处是喜欢系带塑身衣、包身长裙、深色披肩等元素的“亚当斯夫人”;

 

Bella Hadid;Lizzo;Kate Moss

 

明星活动之外,Tik Tok 上哥特主题(#Goth)视频的播放量超过118亿,国内抖音哥特主题播放量则达5.3亿。被推荐到手机屏幕上的哥特风洛丽塔裙、厚底鞋、紧身胸衣、深色烟熏妆、“暗黑系小裙子”越来越多。

 

哥特风格的装饰也击中了一些为婚礼设计兴奋且焦头烂额的新人。

 

Kourtney Kardashian 和 Travis Barker 在老式烛台和血红色心形蛋糕旁举办了哥特风格的婚前单身派对。而在他们同样是哥特风格的婚礼后,据 Pinterest 统计——“黑暗婚礼创意”的搜索量增长59倍,“哥特婚礼装饰”的搜索量增长了6倍。

 

为什么作为一种时尚趋势的“哥特风”火起来了?而那些把哥特文化融入自己生活方式的人,平时是这样穿的吗?她们的穿着妆造又为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

 

氢商业联系到痴迷哥特的博主 打糕mochi(后文简称打糕)和 鬼怒川悦(后文简称鬼鬼) ,聊了聊她们作为哥特女孩的生活


“好像以前都穿着别人的衣服”


不化妆的打糕看起来像个还在上高中的“妹妹”,头发微微带些自然卷,眼睛会直愣愣地望着你。粉丝说,素颜的她看起来有种“呆呆的可爱”。

 

不过打糕只有在出租屋瘫着休息时或者穿睡衣出门拿快递、倒垃圾时是这样。

 

她每月买衣服的花费在2000元左右,就算去海边, 也要打造一款包含帽子、口黑、墨镜、黑眼圈、麻花辫等要素在内的“星期三造型”(《亚当斯一家》中的 Wednesday Addams)。

 

图受访者提供小红书@打糕mochi

 

而她最近一次狠心抛弃黑眼圈,是在为公司和学校拍摄入职、毕业照片时。很多粉丝觉得她做了妥协处理的“地球人版”(下右图)更漂亮、“更高级”,但她觉得那张有点不像自己

 

也有人问:“可不可以再折中处理一下?”

 

她配了个“笑哭”的表情回复说:“没有更折中了。”

 

毕竟,没了黑眼圈,就要画上黑眼袋,黑眼袋可不能再去掉。最后打糕还是留下夸张黑眼圈,把右图“地球人版”发给了学校。

 

图受访者提供小红书@打糕mochi

 

在打糕的衣着历史中,“像自己”和“是自己”是近两年才发生的事情。出于童年时对公主裙的憧憬和向往,她在刚上大学时最先探索的穿着风格是 Lolita。然而身边的人总说她穿那些甜甜的小裙子不好看,她自己也觉得别扭——“像是偷穿了别人的衣服”。不知从什么时候,打糕尝试起风格“黑”一点的 Lolita 裙。

 

“从甜转怪”让她感觉找到了自己,开始疯狂学习哥特文化。那时她喜欢在服装和帽子上选择异形的和恐怖的,加入很多重重叠叠元素,让整个人看起来很复杂。后来她了解得更多,哥特也变成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她才开始考量整体造型的实穿、方便和主题。

 

“其实我最初穿的 Lolita 都不能说是‘哥特系’,顶多沾个‘暗黑系’的边。而且哥特 Lolita 严格来讲不算哥特文化的产物,它是属于 Lolita 的。在我拍照片发出来过后,很多人给我评论、帮我科普,我才慢慢地对这些风格和文化有了解,去听哥特的音乐、看一些电影。”

 

“电影对我现在的穿衣风格影响比较大。蒂姆伯顿执导的《甲壳虫汁》(1988)电影中有一个绿头发的“阴间大法师”,我觉得那个角色很好玩,也连带着喜欢他穿的黑白条纹......还有其他元素营造出的整体氛围。现在我经常尝试的带黑白条纹、菱格还有红绿丝绒元素的穿搭风格,应该属于‘狂欢哥特’。”

 

“当然啦!我觉得这些也不能代表什么!只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现在这种风格。”

 

打糕在描述自己的风格转变时,有些害羞地这样说。

 

《甲壳虫汁》1988

 

至于这样的灵感穿着能不能代表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哥特人”,打糕有些不安——

 

“老实说,我觉得自己是个比较浮于表面的哥特。这种感觉就像,你越学越觉得自己几斤几两。我在社交平台上可能用用‘哥特人穿搭’、‘哥特人好物’这样的词,但生活中还是会觉得不敢当。”

 

对自己的严苛也会转移到别人身上,打糕笑说自己会有点“双标”,有时候点进一些标榜“我是哥特人”的图文视频,她会搜罗一遍自己脑海中的哥特知识,然后暗自吐槽“这是哪门子哥特啊”。

 

当然,打糕并不会把心声当做评论写下来,相反,她还会点赞。

 

“美女无论怎样都很好看嘛。”

 

图受访者提供小红书@打糕mochi     打糕的家

 

在社交平台中,打糕也有遇到让自己憧憬的哥特人,鬼鬼就是其中之一。鬼鬼和她一样,是通过穿搭首次接触到哥特文化,但了解的时间更早、更长些。

 

2017年,鬼鬼正在微博上做图片博主,经常搬运一些有特点的穿搭图片。图片中有几位日系博主的原宿和 Lolita 搭配中有哥特文化的影子,察觉到共性并感兴趣的鬼鬼开始在 Instagram 上顺藤摸瓜,了解和哥特文化相关的知识。

 

而她了解哥特文化的一个转折点在2019-2020年,那时正处在情绪低谷期的鬼鬼发现了女歌手 Siouxsie Sioux ,摇滚乐队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的主唱。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The Cure 等乐队都是推广哥特式风格的早期先驱。从本质上讲,哥特亚文化诞生于70、80年代的新兴音乐场景——当摇滚和朋克音乐流派迅速发展时,“哥特”这个词最初被音乐记者用来描述带有黑暗主题的乐队,而后也被用指相关的音乐变体和伴随音乐的新风尚。

 

这些乐队的作品、外观让歌迷们接受了新的音乐、新的美学态度和新的时尚风格,最终发展出了文化。

 

过去几十年,哥特亚文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亚文化之一。这些乐队也还是能直达人们的灵魂。

 

Siouxsie Sioux

 

在难捱的抑郁时刻,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的形象和作品都震撼到了鬼鬼——

 

“我第一次感受到哥特文化里反传统的女性形象是这么有冲击性。他们的歌毫不避讳地表达了对死亡、黑暗的理解。但在对这些黑暗的外表下,最终展现的依然是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抑郁的那段时间里,我完全没有任何爱好和精神信仰。当我了解这些,并且尝试去做亚文化博主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一些活着的乐趣。在迎合别人之外,我能看到自己想到的样子和生活了。”

 

受到触动的鬼鬼在2020年12月3日这天穿上了第一身哥特造型,开始了自己关于哥特的“实践”——“我画了比较黑的烟熏妆,戴上了异形美瞳,还在衣服上佩戴了一些我喜欢的符号元素,十字架什么的。”

 

不过,现在鬼鬼的日常造型又和2020年时不同,迷上工业舞蹈的她发现了让自己更有归属感的赛博哥特

 

图受访者提供小红书@鬼怒川悦

 

据网站shadowmeow介绍,诸如“赛博哥特”、“传统哥特”的流行哥特风格并非是要标记一种等级、或说相关物品的细分市场,只是通过音乐、时尚方面的偏好对哥特风格进行类型区分。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欣赏的风格。

 

其中包含:与80年代华丽摇滚风格相似的传统哥特(trad goth );


图源shadowmeow

强调贵族优雅的吸血鬼哥特(vampire goth);


图源shadowmeow


受到爱沙尼亚流行歌手 Kerli Koiv 影响的泡泡哥特(bubble goth)、喜欢维多利亚早期文学和时尚风格的浪漫哥特(romantic goth)、和“卡哇伊”时尚结合的柔和哥特(pastel goth)、重视诗歌文学和情绪颂扬的情绪哥特(emo goth)、关注古典音乐和戏剧的维多利亚哥特(victorian goth)、从传统哥特中摘取元素并与现代融合的新哥特(nu goth)、介于朋克和传统哥特之间的死亡摇滚哥特(deathrocker goth)......

 

图源shadowmeow 泡泡哥特

 

赛博哥特则是哥特文化与未来技术文化融合产生的分支,艺术上偏好强烈的电子音乐和工业舞蹈。其造型的经典元素包括赛博锁(头饰)、护目镜、口罩和网格等。它出现在重型电子音乐和技术的迅速崛起期间,赛博哥特人通常会在造型中注入更为激进和多彩的元素,不太喜欢全黑服装和苍白皮肤。

 

出于一种视觉上的联想和好奇,我询问鬼鬼:“ JOJO 里面的空条徐伦是不是也是赛博哥特风格的?”

 

鬼鬼临时查了查图片,说:“奥!她给人的印象和赛博哥特给人的印象是很接近,她是个‘力量女性’嘛,我觉得你可以这样认为!”

 

赛博哥特的穿搭融入了鬼鬼的日常造型,她也会关联自己的梦境和喜欢的音乐做一些专属于自己的赛博哥特造型。

 

最近最花她时间和心思的一套造型叫“火云战神”,灵感源自中国宋代甲胄和鬼鬼喜欢的电影《功夫》里面的火云邪神,整体造型又融合了她对赛博哥特外形的理解。

 

这套造型从构思到制作花了鬼鬼一个月时间,但她觉得很值得:

 

“最早在大学时走日本原宿风时,我真的能每天穿衣服不重样。但是我现在回去看那些造型,就觉得只是为了好看每天换换而已,和现在为了一个主题、一个特定想法搭配出来的造型质感上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我现在工作不忙的话,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给自己想一套主题着装。”

 

图受访者提供小红书@鬼怒川悦

 

让鬼鬼感到头痛的则是大家对哥特文化的一些误解。她喜欢的工业舞蹈常常会被人问:“是不是和‘社会摇’一样的‘哥特摇’”。

 

对此她的回复是:“也许大家在看待不同的事物时,总是习惯带入自己已知的东西来理解。当时我比较受挫,但是也录制了一个视频来给大家解释,为什么工业舞蹈不同于我们国内的一个网络现象。”

 

“这也是我做亚文化博主想要做的一点事情,因为我们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而网络会自然而然地给我们推荐一些很新很猎奇的东西,却不一定会带给我们知识。我希望能在猎奇之外,让大家了解到——哥特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文化,有些人会把哥特当成他们一生的生活方式来实践。例如,国外有两个很重要的哥特音乐节,一个是莱比锡音乐节、一个是水晶堡音乐节,它们会吸引全世界的哥特人来参加,不过到现在变成了一种更综合的音乐节。”

 

图受访者提供小红书@鬼怒川悦  鬼鬼的栏目《鬼鬼有约》


为何流行?


做博主这几年,鬼鬼很敏感地感觉到身边对哥特文化感兴趣的人在变多:

 

“之前在做图片搬运的时候,微博上所谓的哥特人其实很少,就我知道认识的而言,大都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而这两年小红书把亚文化的东西投入了流量池,很多00后开始接触到哥特文化。”

 

但是她觉得,这些“新人”展现的哥特,更多是他们所理解的哥特妆容或者穿搭。但在她所在的同好圈子里,如果真正对哥特文化熟悉、听过哥特音乐,是能通过造型看出一些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个性之外的意义的,大家也会自然而然地相互吸引,不需要什么活动。

 

打糕也表示:“从微博转移到小红书后,真的认识了好多‘哥特美女’!”

 

除社交平台外,各种电商也是一个把“哥特穿搭”推向年轻人的重要平台。但也伴随着鱼龙混杂的情况。

 

鬼鬼说:“现在年轻人都崇尚个性,一些店铺就把‘哥特风’作为一种个性和猎奇的标签,来进行商业化推广了。可是这样的店铺.......反正我买过的,质量都很差,款式也都是抄袭,真的不值得为了这种表面‘个性’花这个价。”

 

打糕介绍了哥特风 Lolita 的“一员大将”。

 

“一个日本的牌子叫 OZZ ON JAPAN,之前它有一个中国的代理商来淘宝开店了,它有一款哥特风的裙子卖得特别火,火到拼多多都山寨爆了,很多大网红都在穿,就让很多人看到了和哥特相关的这种服装。”

 

当然,对哥特文化感兴趣的人也不一定会最终成为哥特人。今年有很多人会选择欣赏哥特穿搭、妆容的一部分,然后将其融入自己的个人风格。

 

威斯敏斯特大学时装设计教授 Andrew Groves 认为时尚方面主流文化对哥特风格的兴趣和大家厌倦了2010年代的完美滤镜精修图有关——“那些变得没有吸引力了。取而代之的是污迹斑斑的眼线、被咬过的血红嘴唇和死亡一样的苍白。”

 

而这背后,是疫情后大家在情绪上的持续性失落。


被黑暗情绪包围的大家,想到了在黑暗中寻找美的哥特文化。

 

你接触过哥特文化吗?




表达自己↘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