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古城拆迁引争议: 城市更新如何防止大拆大建?

2021-10-25 星期一

▲ 拆迁中的浙江宁海,县文物保护单位顾宅门前堆满建筑施工材料。(杨雨/图)


全文共4778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 他们能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大面积拆除是既成事实,除了想保留最后的这一小片老城,他们还希望规划单位做好老城记忆的规划。“能不能把仅有的文化资源拿出来,改造成公共空间,让老百姓能够保留一点城市记忆,知道历史上的宁海是怎么来的?或者建博物馆,把我们这么多年收集的资料和建筑物的构件都放进去,让后人看看原来的老城是什么样子。”杨雨说。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
责任编辑|刘悠翔


绕着成片的瓦砾慢慢行走,储大山依稀辨认出了小时候他生活过的地方。“这里以前是文昌书院,我小时候就住在这里。再过去一点是正学祠,就是纪念方孝孺的祠庙。”

“正学祠本身在‘文革’的时候毁了”,储大山站在宁海县老西门附近,手指着一大片“街区”,仿佛那个街区依然在他眼前。

方孝孺是浙江宁海县人,近代作家柔石也是宁海人,正学祠就在柔石故居附近——在鲁迅笔下,二人都有着“台州式的硬气”。宁海县自古是台州属县,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宁波

如今,这份“台州式的硬气”,在挖掘机和拆迁队面前,遇到了考验。

储大山是老宁海人,他记得,“小时候,晚上和大人回家,正学祠的大门上还可隐约可见褪了色的两尊门神画像,看到还挺害怕的,后来只剩下一片老墙,现在连老墙也拆掉了……”

宁海县老城正在经历一次剔骨刮鳞般的蜕变。大范围的拆迁在老城内铺开,一片又一片的瓦砾空地取代了原有鳞次栉比的老街区,等待着被有实力的开发商买走、重建。如果从空中俯瞰,拆迁留下的空地就像褪了毛的浅色皮肤,它迅速蔓延,占领了老城内的大部分区域。

那段老墙拆掉后,储大山经常回去,在附近转转,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块刻着字的残碑。2021年9月28日上午,储大山带着南方周末记者穿过一大片拆迁留下的空地,来到一堆废弃的石板前。拨开覆盖其上的碎石,看到一块残碑,碑上依稀可以辨认出“方氏……祠记……”等字,“这块碑应该是正学祠的遗物。”储大山说。

储大山翻出2019年公布的《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里面将整个宁波市域划成三个文化区,“覆盖宁波平原及周围山体范围的是三江文化圈,宁波市域南部的宁海和象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

《规划》的第五条第三款特地提到要保护宁海、象山旧城区的空间格局,“保护城市与周边山水的空间形体关系、路名及路网格局,避免标志性的景观要素、历史建筑物及相关空间廊道被破坏。”但在储大山眼里,当前正在老城区进行的大拆大建与《规划》精神背道而驰。储大山的祖辈都住在宁海老县城的西门附近,“最近几年,老城拆得太厉害了。”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1

“大拆大建有违《意见》精神”

 
深嵌入大陆腹地的象山港峡湾和三门湾包围出浙江最大的半岛象山半岛,半岛的根部是一处群山环绕的长条形盆地,宁海县城就在盆地南部。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宁海建县,一开始县治位于更南部的海游(今三门县海游街道),到了唐永昌元年(689年),县治迁到了如今县城所在的跃龙街道,此后1300多年间,宁海县城的位置就再也没有变动过。

县城的椭圆形格局依稀还能沿着道路的走向分辨。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拆除的城墙,形成了后来的环城北路和环南东、西路。它们合围的椭圆形区域,就是原来的老县城。

杨雨20年前来到宁海,尽管并不是老宁海人,但对老县城的街坊格局如数家珍,“我刚来的时候,宁海还保持着古城的风貌”。南门片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海古戏台所在的宁海城隍庙,“附近的老街巷曾是宁海最有烟火气的地方”;西门附近有省级文保单位“柔石故居”,掩映在一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低矮民居之中;东门保留了明清以来的街巷格局,街巷的名字和古县志里都对应得上,“巷子里还有宋代的古井”。

杨雨带着南方周末记者在老城散步,满目所见已经不是记忆中的街巷,对刚刚消失的街区,他感叹不已。

南门片区的水角凌、浦湖等老街巷及建筑物已完全拆除,被草坪和临时停车场替代。“国保”城隍庙的周边地块被编号为“宁海县老城区特色文化街区01、02、03地块”,被开发成了别墅和小高层,别墅项目内还有正在修建的仿古商业街。在东门片区,大批的坊巷这几个月里正在被快速拆除,新裸露的瓦砾还没有来得及被杂草覆没。西门片区“柔石故居”周围的老巷弄也面临拆除的窘境,老房子的门墙上写有大大的“拆”字。

老城内的各级文保点有多处,包括城隍庙古戏台、柔石故居、方孝孺读书处、顾宅、孔庙泮池、白石头井、天主教堂等。宁海县文保所所长周益(2021年8月13日,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正式加挂县文物局牌子,但目前还没有编制,故文物事宜依然由文保所负责)曾经接到群众意见,反映老城拆迁过程中文物有被破坏的危险,他立刻上报了浙江省文物局。实地勘测后,文物局得出的结论是:“城隍庙周边现有文物保护点顾宅、三普登录点西柴氏旧宅、东柴氏旧宅等三处文物建筑,当地已加强保护措施,现处于修缮阶段。东门片区现有三普登录点柏屏黄氏宗祠一处,保存完好,现作为老年活动室使用。西门片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柔石故居保存完好。”

“我们主要是文物保护方面的,街区的拆除是规划方面的事。”周益无奈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出于对宁海老城的保护,他曾经呼吁过把老县城的老纺织厂保护起来作为工业遗产,奔走了一阵之后没有结果,后来老纺织厂还是被拆掉了。

一般而言,老城的拆迁和重建,如果不涉及城内文物的破坏,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只要达成拆迁协议就能持续推进。但是,2021年9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城市更新和历史风貌保护进行了严格规范和指引。

《意见》强调:“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不破坏传统风貌。”杨雨认为宁海目前所进行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宁海老城的历史风貌,偏离了该《意见》的精神。

2021年9月28日,宁海县文物保护单位顾宅(左)的周边地块已经被开发为别墅区(右),二者如今仅一墙之隔。(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图)

2

“拆的时候确实是有一些问题的”

 
听闻正学祠遗址出土有刻字的碑后,9月28日下午,周益所长匆匆赶来,把这块碑拉回了文保所里的库房。据他初步判断,这块碑是明代隆庆年间的遗物,距今将近500年了。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办公室主任叶建明承认在2019年的《规划》中提到了要保护宁海老城,“但是它既没有历史文化街区(称号),县城所在的城关镇也不是历史文化名镇。”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宁海没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这“四个帽子”中的任何一个,《规划》中的“保护”也就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的实质性保护。“真正实施的,还是宁海当地自己的规划部门。”

尽管《规划》中明确提到了要保护宁海老县城,但是宁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间规划科科长周宗云同样否认了宁海县城的保护依据:“宁海县老城区不属于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城区历史地段,不在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已明确的保护范围内。”

对此,储大山有不同意见。他举了“顾宅”的例子。1924年,南洋华侨顾鸿章回到故乡宁海,花费七年时间,建造了这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大宅。“顾宅”二字的牌匾为于右任所书。

顾宅如今是宁海县级文保单位,所处的位置正好位于前述改造为别墅区的“老城区特色文化街区01、02、03地块”的中间。“顾宅周边已经被拆完了,它孤零零地镶嵌在别墅区里。”顾宅周围的中式联排别墅,目前还在后期施工,网上挂牌价格为600万到1000万元一套。而“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这是上述《意见》着重强调的一点。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周宗云也否认了宁海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对原有的路网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破坏,但是储大山的看法不一样。“顾宅所在解放路是老宁海很繁华的路,红军解放宁海就是从这条路入城的,但是解放路两边现在是新建别墅小区,几乎成了小区的内部道路,哪里还有当时的历史风貌呢?”

“大米巷、小米巷,还有城北的蒲湖一带,都拆光了,原来的巷子都没有了,怎么说是没有破坏原有路网格局呢?”杨雨列举了他熟知的几条巷子来反驳周宗云。

“他们拆迁实施铺开的面积比较大,拆的时候确实是有一些问题的。他们现在正在进行自我检查的过程。他们一下子拆这么多,我们觉得也不大合适。”宁波市规划局建筑与风貌管理处主任科员许冀闽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其实在《意见》下发之前,对文保单位的保护,就有所谓的‘两划’,第一个是保护范围,第二个是外围更大的建控地带。这次的《意见》是着重强调了单体文物外围街巷的保护。”许冀闽解释。

“主要还是牵涉的利益太大了。”储大山说。宁海县老城内另一个新开楼盘价格已经突破了23000元每平米。

2021年8月30日,住建部下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防止大拆大建问题”。这份通知并不特别针对“四个帽子”,而是针对普遍的老城拆迁问题:“不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不随意拉直拓宽道路,不修大马路、建大广场。鼓励采用‘绣花’功夫,对旧厂区、旧商业区、旧居住区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严格控制建筑高度,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具有特色的格局和肌理。”

浙江宁海,2021年5月27日,正在拆除的华侨商店分店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排老商铺(中大街南侧)。(杨雨/图)

3

如何保存老城记忆?

 
包括这次在内,新中国成立后,宁海县城经历过三次大规模的拆迁,其中1990年代的拆迁曾经留下过很多遗憾,宁海的《城关镇志》上记载了当时被拆掉的县文保单位“抗建书店”。抗建书店原来位于东大街,是一间木结构平屋,但却见证了宁海近代进步革命思想的传播。1938年,宁海地下党组织曾在这里开展活动,经销进步书籍。1995年,东大街拆迁改造,抗建书店被拆除。

“古今一大梦境,况此小小之结构乎?”储大山念起了梦园主人的这句话。梦园曾经是宁海城里有名的古典园林,开造于1826年,主人为宁海大族龚氏,“当时花费四万银子,原有楼亭阁、假山小池等四十多处景点。”梦园落成时,有人写了一篇《梦园记》,里面记载着梦园主人龚文峰的一段话。有人问他:花这么多心血造成的园林,理当希望保留永存,为什么叫“梦”呢?龚文峰的回答似乎已经预见了梦园和宁海老城的命运:“迨人事变迁,瞬间求其一草一木已不可复得,古今一大梦境,况此小小之结构乎?”

那几年,听闻梦园要被拆,储大山拿起相机,走遍了宁海老城的角角落落,记录下了那些最后的影像。“我们能做的就是收集资料和那些遗留下来的构件。梦园的构件后来都被文物贩子拿走了。当时很多有识之士在呼吁重修梦园,后来也没有引起重视,最终是拆掉了。”他说。

对这些没有评上文保单位的老建筑,周益所长也力不从心。2021年5月,拆迁队来到了钱家大院门前,那是一座精美的晚清民国时期古宅,“一开始是钱家大院周围的房子拆光,光溜溜地留一幢,我以为会保护起来。但是过几天我再去看,发现它也拆了,哪天拆的我也不知道。”

对储大山来说,这次拆迁所留下的遗憾,比前两次更甚。“整个古城的格局、风貌都没有了。”瓦砾堆连成一片,已经无法分辨原来巷弄的走向和街道的交叉,小小古城里,到处是残砖碎瓦。

“柔石故居南面附近的这一片老房子,是古城里仅剩的面积比较大的老街区了。”杨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柔石故居正北面的老房子几乎已经拆完,杨雨说:“故居南面还保留得比较好。根据《意见》,文保单位周边的建筑是不能再拆了,我们想把最后的这一片保下来。”

他们还希望规划单位做好老城记忆的规划。“能不能把仅有的文化资源拿出来,改造成公共空间,让老百姓能够保留一点城市记忆,知道历史上的宁海是怎么来的?或者建博物馆,把我们这么多年收集的资料和建筑物的构件都放进去,让后人看看原来的老城是什么样子。”杨雨说。

宁海是徐霞客壮游全国的始发地。408年前,徐霞客从宁海老城的西门出发,开始了饱览河山的旅程。《徐霞客游记》开篇第一句话写道:“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宁海老西门早已被拆掉,如今新建的那个供游客观赏的西门,在离老西门很远的地方。

 (杨雨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