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1000的餐厅,快卷起来吧

2021-06-20 星期日

不论难过还是开心

人们都有一种统一而朴素的应对方式——

吃顿好的

而有些人会专门打卡人均1000+的高档餐厅

究竟这些餐厅是真的物有所值

还是让人大呼上当?

食客们又会如何评判一家高档餐厅的优劣?

我们采访了多位食客

请看下方《千元餐厅食客请回答》






 Q  像你这样常吃人均1000+餐厅的人,究竟在追求什么?


相比于口味,我追求的是一种会让人觉得苛刻的舒适和放松,这种舒服主要体现在服务、环境和细节上。


比如说我爱喝冰水,我需要高级餐厅给我倒的冰水,不能有“水味”。


这不是说餐厅用贵的矿泉水就可以的,差错通常出现在冰上,好的制冰机做出来的冰是晶莹剔透的、有厚度且不易化的。


还有你的软水系统,如果软水不好,制出的冰你用鼻子能闻出一股“生”味,这就不合格。



所有餐具中我最在意的是杯子,因为盘子其实很难影响你的就餐,只要上菜时是热的就没什么问题,但水晶杯的厚度会很影响你喝酒的体验。


宝格丽酒店的杯子就喝起来很顺嘴,不是贵的品牌,但你不会因为不贵而生气,反而会觉得品牌很聪明,选到了好用又不贵的东西,甚至想让你给自己家也买一套。



当然了,餐具还是要与食物传达的感受一致,而不是越贵越好,我之前看过很多网红餐厅的点评,主打的点是自家的刀具全部放在 LOUIS VUITTON 的箱子里,或者所有的盘子都来自爱马仕,如果这家的菜品和服务过关也就还好,但凡不过关,这种博眼球的方式就是一大吐槽点。


贵价餐厅不能按照网红餐厅的规格给自己装修,比如你打开点评翻一翻,发现这家餐厅有明确的“拍照打卡点”,那绝对好不到哪去。


菜品呈现上也是,都均价1000+了再搞冷冻花瓣+干冰就很没必要,干冰是属于均价150-500的餐厅配置。


 Q  听起来你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


可以说账单上1/3的钱我是付给环境的,剩下的2/3是服务和菜色。


比如北京黑珍珠2钻的 LES MORILLES 我一直不满意的一点就是桌距过近,到这个价位已经吃的不是个翻台了,而是客单价。


你不能收取 fine dinning 的价格,却给我 bistro 的环境,也别说想打造的是法国街边馆子的感觉,那先把价格降低到1/10再说。


环境好的例子也有,2013年的京兆尹卫生间就已经是感应开门了,全程不需要用手接触。



贵价餐厅的卫生间是硬指标,门口有没有服务员给你递毛巾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厕所就是一点异味都不该有,一客一擦是基本要求。


厕所备品上用 Aesop、Jo malone,香薰用 Culti 是合格的,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家餐厅的漱口水,不是大牌但入口非常温和,让人感觉这是这家店的老板是把自己亲自用过、觉得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客人用。


背景音乐至少不能出现劲歌金曲,你不能让人在一间法餐厅听到 Justin Bieber 吧?



 Q  那服务呢?

 

其实当价格到达一定程度以后,会有许多服务的基准线需要餐厅达到,比如上菜后需要进行必要的介绍。


我吃过的第一家贵价日料是四叶,服务人员把每道菜先吃什么后吃什么、什么配什么吃介绍得清清楚楚。



要是当时他不介绍清楚,我可能看着盘子里这些切好的姜片、萝卜丝会很疑惑,这些配菜到底是吃还是不吃?


不让客人陷入举棋不定的尴尬,是贵价餐厅应该做的。

还有一个点是在结账环节,好的服务员在跟你确认价格的时候不会大声说出来,让整桌人都知道你们这顿吃得有多贵。


当这些基础你做到之后,想要再往上拔高就需要融入精神和文化了,这是一家餐厅有没有灵魂的关键。


比如我非常喜欢丽思卡尔顿酒店里的服务员,因为他们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就是“我们是绅士和淑女,我们为绅士和淑女服务”。



另外是餐厅能否满足你对客制化的需求,而且不会诱导式点餐,比如不会一上来就给你推荐牛排、龙虾等贵价菜,因为你根本没有问过我这一餐想要什么东西。


也不会故意把东西标贵,甚至恰恰相反,比如北京晟永兴的黑松露大虾,一盘100多,8个大虾球,一碟脆嫩的芦笋外加分量不小的黑松露,会让人觉得自己把食材买回家做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


至于退菜,基本上餐厅还是比较痛快的,之前我在深圳四季吃一例龙虾馅儿的点心,龙虾的筋膜壳都混在里面,反应之后服务员立刻道歉,问我是需要重做还是退。


这种“不会找借口”的态度就合格,不会让人大幅度降低在心里的评分,甚至有眼力见的服务员看到你某道菜只动了一点点都会来询问是否有什么问题。


但不合格的也有,之前我在一家餐厅吃一道炒青菜,店名忘记了,我跟服务员说菜很咸,服务员端走后回来跟我说:“我和主厨都尝了,觉得不咸”,然后就结束了,你说句类似于“这道菜就是比较咸口的”场面话也好啊。


当然,越贵的餐厅与主厨的互动也就越重要,我期待的不是说你出来感谢我,而是我希望主厨不要显得和一部分客人关系过好,这对于其他客人是一种变相的霸凌。


贵价餐厅都会有很多熟客,毕竟餐饮讲求“吃近不吃远,吃熟不吃生”,但来消费一次的客人也是客人,不能显得太厚此薄彼。


比如那家备受吐槽的环球金融中心新荣记,我在吃的时候明显感受到了服务的不用心,但当一个熟客大哥进门后,服务我们的服务员立刻上前热情地说道:“您来啦,我给您准备了杨梅,到时候吃完您带上


你可以准备杨梅,也可以给他带上,但能不能不要让其他客人知道?



 Q  说了这么多的服务和环境,对于菜品你有什么要说的?


不想再吃到贵却不用心的食物了。


最直观的就是他们对于食材的堆砌,你不管去吃中餐、日料、西餐、法餐,都会遇到黑松露、鲍鱼、和牛、鹅肝、大腹。


而且对于食材是“当天空运”的迷思,也在逐渐过时。


当然这也是高级餐厅的尴尬,你需要给顾客一种感觉不会吃亏的体验,让他们觉得这顿饭我好像吃到了“贵东西”,但对于常吃的人来说,如果不在烹饪方式和搭配上做文章,就很容易感到无聊。


人越吃高级餐厅,就越难被惊喜,因为你会有一种“我花了这个钱就应该吃到好的东西”,很少会有超值的期待。



当然了,大部分餐厅的问题不是不用心,而是单纯的——难吃。


很多餐厅做10道菜有2道难吃,这让人很难接受,难吃不是平庸,如果你做到及格线或是稍差一点,食客们只会评价“一般”。


但难吃是你的搭配、烹饪甚至是食材的新鲜度有问题,会不禁让人疑惑主厨和餐厅是不是推出前根本就没进行试菜,如果试菜了还推出难吃的东西就更可怕了,代表着你这家餐厅的主厨基本的味觉都有问题。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是你没吃懂里面的心思和想法,甚至会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认为美食和艺术有共同点,就是好的美食和好的艺术,会直观地让人感受到“好”。


我喜欢能感受到主厨有动脑子的食物。


比如曲廊院用北京十渡的鱼子酱代替空运鱼子酱,很多人无法品尝鱼子酱是因为它的咸腥,而用本地食材减少了距离的限制后,对鱼子酱的处理上就不需要加那么多的盐分,更容易感受到鱼子酱的鲜美。


这是食材上的微创新,不是为了“支持国货”而选择国产鱼子酱,而是给予选择正当合理的理由。


 Q  那你遇到昂贵又难吃的菜会做什么?


我会买单,不会让对方免单,因为付钱让我的批评更硬气。


 Q  你认为吃一顿饭动辄花上数千块,值得吗?


餐饮上没有真正的物有所值,而且这些均价上千的客单价,都是在你不点酒的情况下。


餐很便宜,真正有钱的人会在贵价餐厅喝酒,因为酒的价格几乎是没有上限的。



 Q  那你认为,常客们为什么在持续地去吃贵价餐厅呢?


很多人追求的是一种稳定和安心。


贵价餐厅会让你对他的预期与实际到达更统一,比如高频吃新荣记的人,是那些想吃得比较舒服,但我又不想尝试新餐厅,也不想去任何有可能会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餐厅。


那就去新荣记,反正别去环球金融中心店,去新源南路店。




策划:GQ实验室
撰文:麦麦
采访:Skye、Simon
鸣谢:你雨农哥、轩轩
插画:soap
视觉:aube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