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季度离婚率大跌七成 “离婚冷静期”再引争议 — 普通话主页

2021-05-18 星期二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已处于人口结构崩塌的边缘。为应对人口危机,中国政府积极出台促进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中“离婚冷静期”是最有争议的一项政策。现在看来,这一政策似乎确实增加了离婚的难度。中国民政部近期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第一季度离婚登记人数为29.6万对,下降率突破七成。离婚冷静期真的能挽救人口危机、维持社会稳定吗?学者们对此表示质疑。



离婚冷静期拖延案件办理 离婚率还需长期观察

中国民政部公布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离婚率大跌七成的数据一出,相关话题立即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评论“离婚冷静期是恶法”、“法律直接取消离婚,离婚率跌100%”。身居美国的律师吴绍平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分析说,受离婚冷静期影响,全国各地出现离婚预约难的现象,导致一季度离婚案件办理过程耗时延长,数据出现延迟,因此一季度离婚率暴跌不具有社会统计学的意义。

吴绍平说:“离婚冷静期刚开始实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离婚率的数据。现在你去登记离婚(民政局)让你排队,不是正常受理,有的人等了三十天还没排到。”

据中国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二月初,广州市3月1日前的离婚预约名额一号难求,网上甚至兴起黄牛离婚预约代抢服务,价格一度炒到每单六百元。不仅是广州,上海、深圳等地也出现“无婚可离”的现象,可预约时间甚至排到了六月。

今年1月1日,旨在防止冲动离婚的“离婚冷静期”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成为法律生效。法律明确修改离婚登记流程,即在三十天“冷静期”内,夫妻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均可向民政部门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冷静期”届满,离婚双方必须共同领取离婚证,不能单方领取。2020年年底“离婚冷静期”生效的前夕,中国离婚申请暴增,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三,超过一百万件。

中国的离婚证与结婚证(网络图片)
中国的离婚证与结婚证(网络图片)

学者:离婚冷静期将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舆论普遍认为,“离婚冷静期”的出台不仅是防止草率离婚和假离婚、维持社会稳定,深层原因是为了提高生育率,以缓解迫在眉睫的人口危机。然而用行政手段干预离婚是否能解决人口问题?学者们并不认同。

“两个人的婚姻关系都已经争议到需要离婚的程度,显然这样的婚姻状况下生育意愿是降低的,”吴绍平说。“人们不生育子女的意愿不单是婚姻关系的和睦与否,是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教育、经济等。单纯靠维系已经破碎、或在破碎边缘的婚姻关系来提升生育,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

上周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远低于1.5的“高度敏感警戒线”,已经处于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边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公开表示,中国急需提高生育意愿。

长期关注妇权的在美国的中国民联副主席吕京花认为,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而通过国家机器干预离婚,不仅会起到反作用,还会进一步侵犯女性权益:“结婚自由离婚也是自由,尤其是女性独立意识觉醒(之后)。完全用国家机器来控制人们的选择自由,更不人性化。这样做的话更制造家庭不和,人的平均社会健康指数降低。”

吕京花说,强行降低离婚率并不能化解婚内矛盾,反而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危机:“比如家庭暴力就会出现,或者婚内自杀。连婚姻自由的门槛都没有了,用一纸婚姻绑着人,社会不稳肯定会更严重。”

虽然全国人大法工委明确表示“离婚冷静期”不适用于遭遇家暴起诉离婚的情况,但仅在第一季度里,死在离婚冷静期里的女性不在少数。1月8日,湖北女子小芳在家门口遭丈夫砍杀身亡,小芳生前饱受丈夫家暴,多次起诉离婚,但法院并未判离,要求双方调解,并设置了冷静期。

2020年12月4日,民政部在回应社会质疑时说,法律明确规定“离婚冷静期”仅适用于民政局协议离婚,法院诉讼离婚不存在“离婚冷静期”,但在具体落实时并非如此。在司法实践中,地方法院为了响应最高法的家事审判试点改革,纷纷为诉讼离婚增加了“非法程序”。1月5日,福建省连城法院以诉讼双方有抚养权纠纷、婚姻存在修复可能为由,发出《民法典》生效后的首张“离婚冷静期通知书”。


记者:一冰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