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在BBC《荒岛唱片》访谈中所揭示的七件事

yoyo ma performing on The Andrew Marr Show in 2018.
图像加注文字,

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

美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古典音乐家之一。这位出生于法国巴黎的音乐神童,7岁时随父母移民纽约。

他录制了90多个专辑,并获得过18项格莱美音乐奖。

马友友先后曾为八位美国总统演奏过,还是纽约2001年9·11袭击一周年后在世贸中心遗址演奏的第一位音乐家。

同时,他也曾客串过美国著名动画剧《辛普森一家》以及美国儿童教育电视节目《芝麻街》。

马友友接受BBC《荒岛唱片》节目访谈,让我们了解到的关于他的七件事:

一,疫苗中心的即兴演奏再次提醒马友友音乐的力量

今年3月,马友友带着大提琴来到其马瑟诸塞州家附近的疫苗接种中心。在接受完疫苗后,马友友戴着口罩为现场的人即兴演奏。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认出那是马友友在演奏。

马友友回忆说,“当时有一位老者在听到音乐后,在社交距离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椅子靠近。然后,就坐在那里一直静静地听演奏。彷佛这是他真正需要的东西一样。”

马友友表示,对他来说,这就是做音乐人的意义所在,把音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音乐是一种燃料和食量 - 也许并不是物质和实质意义上的 - 但绝对是精神和瞬间层面上的。

二,父亲是他的启蒙大提琴老师,他的标准非常高

马友友在回忆父亲时表示,父亲不是那种能让你亲亲抱抱的家长。但他是一位音乐家,一位非常受人尊重的老师。

马友友说,父亲非常善于分析,有很棒的方法论,但他也非常严厉。

马友友还形容自己的移民父母是“虎爸虎妈”。他表示,父母的原则就是“你必须要成功。你必须得这样做!”

三,让马友友泪奔的巴赫咏叹调

图像加注文字,

在BBC《安德鲁·马尔秀》上的表演

马友友告诉《荒岛唱片》,他每次听到巴赫《圣马太受难曲》中的咏叹调“请怜悯我”(Erbarme Dich from Bach's St Matthew Passion)都会流泪。

马友友表示,自己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就哭了。

马友友说:“你有没有经历过一种如此美丽、如此辉煌的事 - 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伤感或多悲剧 - 但却非同寻常,能让你落泪?它有可能是一种风景,也可能是别的东西。对我来说巴赫的音乐就是这样”。

马友友表示,巴赫的音乐能让人感觉到那种彻底的包容和接纳,拥抱和抚慰人类所有的情感。每次听到《圣马太受难曲》的咏叹调都会让他泪流满面。

四,从大提琴传奇大师那里学到的重要一课

马友友说,传奇般的大提琴大师帕布罗·卡萨尔斯(Pablo Casals)曾给他和父母上了重要一课:别光因为练琴而忘了玩。

作为儿童音乐天才,马友友有幸为当时已经80多高龄的卡萨尔斯表演。在马友友让卡萨尔斯在自己的签名簿上签名时,他写了几句不错的评语,并且对马友友的父母说:“别忘了去打棒球”。

马友友表示,卡萨尔斯能这样说真好。马友友认为卡萨尔斯的意思是“确保我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音乐上”。

那之后不久,马友友读到卡萨尔斯是这样来形容他自己的:他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位音乐人,第三才是一名大提琴演奏手。

马友友表示,作为虎爸虎妈的孩子,那是他听到的最顺耳的话。因为大师都说了:“你瞧,演奏大提琴并非一切”。

五,手术让马友友差点在20多岁时结束大提琴生涯

马友友25岁时做了脊柱侧弯手术,该手术的风险是有可能严重影响他今后演奏大提琴的能力。

马友友解释说,他知道这是个大手术。他在想自己在音乐方面已经有许多经历,即使手术结果意味着今后再也不能拉琴了也没关系。

马友友表示,这就是他非常重视能够受教育的地方。除了在纽约茱莉亚学院学习音乐外,马友友还在哈佛大学就读过。

马友友表示,这给了自己某种信心,可以说:“看,我已经演奏音乐多年。如果我再不能从事音乐了。我也能忍受。我将会找到别的事情可做。”

但马友友表示,那是他生命中非常有意义的时刻,因为手术后还可以继续表演音乐的这些额外年头就像是一份礼物。

六,在爱丁堡音乐节上邂逅爵士乐大师奥斯卡·彼得森

马友友在《荒岛唱片》中选择的另外一首曲子来自爵士乐钢琴演奏家奥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的作品:带有古巴风味的三重奏Tin Tin Deo。

四十年前,他们同时在爱丁堡音乐节演出。这也是马友友唯一一次听彼得森的现场演出。

马友友回忆说,当时自己坐在露台上听了2个半小时的演出,他说自己享受到了最棒的表演,越到最后音乐越有力。

马友友说,在演出进行到1小时45分钟时,他以为该结束了。但彼得森又回来了,演奏了更多的曲目。到2个小时时,马友友觉得这回肯定要结束了,但他又回来了。马友友表示,彼得森如此长时间的精彩演出,简直太棒了。

七,巴赫大提琴独奏组曲贯穿马友友职业生涯

四十多年来,马友友一直在为观众表演巴赫的6首大提琴组曲。他1985年的唱片赢得了格莱美奖。他最近在YouTube上巴赫第一组曲前奏曲的视频获得了900多万的点击。

新冠爆发时,马友友正在全球进行巡演。如今马友友已经65岁,跟他自己25岁时比较,他在演绎巴赫大提琴组曲时有什么不同吗?

对此,马友友笑着表示,自己仍在试图正确表达曲目,他说,当然,这取决于你认为什么才是正确的。

在演奏被认为是大提琴作品中最伟大的音乐时,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呢?马友友解释说,从更深层次讲,我们在生活的每一阶段都会遇到某些真理。因此,他每次都在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探索这部音乐作品。

而他目前的视角实际上就是简单地说,这就是我所做的。

他说,“这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如果我是你们社区的一位访客,我可以跟你聊聊,这就是我现时可以提供的。”

图像加注文字,

马友友在英国夏季逍遥音乐会上的演出。

联合国和平使者

马友友于2006年被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使者,他一直不断地努力促进年轻听众了解音乐,并在年轻人当中推动集体价值观。他相信音乐就像磁石一样,能让人们汇聚到一起。

全球年龄在15至24岁的青年人将近12亿,约占全球人口的18%。

1998年,马友友还创立了“丝路计划”,以促进对古丝绸之路这条沟通地中海和太平洋文化的通道沿途文化、艺术和智慧传统的研究。

2007年,他参与录制了一个DVD,以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杜绝结核病伙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