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共同应对中国,美欧对波音空客长达17年的补贴之争握手言和

2021-06-16 星期三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021年6月15日,正值美国总统拜登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访问之际,美欧之间达成了一项重要涉及航空业的重要决定:


双方同意结束长达17年之久的飞机制造商政府补贴争端,彼此都将暂停所征收的报复性关税,以求共同应对外部威胁。


这场持续时间近20年、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架构下涉及金额最大的一起政府补贴案件,竟然以这样一种戏剧化的方式宣告结束。


当然,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这个变化,更多则是五味杂陈。



01

航空补贴争端的来龙去脉


这场关于空客与波音两大飞机制造商的政府补贴争端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


当时也正值一个两大航空制造商市场地位转变的微妙时期。空客在经过四十多年发展后,第一次在全球飞机市场份额上开始超越波音。


这让当惯了行业老大的波音,确实坐不住了。于是,美国一纸诉状,要求世贸组织上诉机构针对欧盟向空客的不正当补贴行为进行裁决。


作为回击,欧盟当然也是不甘示弱,同样也对波音的补贴采取法律手段。画外音则是“难道你美国对波音就没有政府补贴吗?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2019年,世贸组织最终对这场瞩目的补贴争端案件先后作出裁定,认定美国与欧洲国家均存在对各自航空企业提供非法补贴的问题。


WTO在这件事上当了个“和事佬”,各打五十大板,两头不得罪。


2019年10月,世贸组织授权美国每年对约75亿美元的欧盟输美商品和服务采取加征关税等报复措施。2020年10月,世贸组织授权欧盟每年对不超过39.9亿美元来自美国的商品和服务加征关税。


而这也和当时川普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不谋而合,华盛顿立刻向欧盟出口美国的食品、奶酪等总额高达75亿美元的商品施加报复性关税。


而欧盟也同样对来自美国的威士忌、烟草以及哈雷摩托等价值45亿美元的商品施加关税作为反制。


暴脾气的川普哪受得了这架势,报复性关税继续升级。在2019年的12月,美国决定将法国以及德国几乎全部的红酒产品的关税调整至25%。


这场“闹剧”终于在拜登上台后,有点降温的意思。


2021年3月,这位总统就职还不到百日,美国即宣布暂停暂缓执行报复性关税,为期四个月。


这次双方在波鲁塞尔所达成的最终决定,休战5年,即宣告了这场航空制造补贴大战落下帷幕。


截至目前,双方共计在此项争端中支付了约33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


02

后续发展


双方目前的休战只是停止了相互之间的报复性关税。


至于补贴问题最终如何解决彼此间的关切,目前媒体报道的迹象是,美欧之间将达成一个所谓的双方所认可的补贴上限,只要波音和空客所接受的补贴不高于这个“红线”,大家便可相安无事。


看来一个长达17年的争端,如果大家真的有这个意向来谈,其实解决办法也并不困难。



03

美欧之间的航空制造业的深度捆绑


至于争端能够解决的深层次原因,无外乎双方在航空领域合作的深度捆绑。


空客和波音的补贴大战虽然闹了很多年,但其实双方的航空制造业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从理性角度来看,为了飞机补贴的事,很难说如果闹到最后,谁会是真正的赢家。


且不说,空客早已在美国设有制造工厂,目前飞机总装的全球产业链,也让除最终总装环节外,其实双方之间的产业链早已相互交错。不然,空客和波音也不会制造那么多“大白鲸”来全世界各地运送零部件。



也同样是在这两天,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刚刚决定将双方的飞机引擎合资公司CMF的合作继续延长至2050年。目前,C919的发动机也正是来自于这家公司。


从航空公司的角度来看,双方也互有对方的铁杆粉丝。


欧洲最大廉价航空的的瑞安航空清一色的全波音机队,几个月前还刚刚决定再购买100架波音飞机。



而作为全球最大机队的美国航空,则在波音和空客之间也一直采用的是平衡策略。而且美航还是空客A320系列全球最大的运营航司。



当然,美航的这种策略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政治不正确”,又不是没有好飞机,为啥非要买国外货?连波音都不支持,还好意思叫自己“美国航空”?


所以说,化解贸易争端的最根本基础其实还是双方产业相互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易争端想闹得太大都困难。



03

中国因素成为了双方补贴休战的重要诱因


可以说,这次波音空客的补贴共识仅仅只是拜登此次欧洲之行所希望达成众多“成果”之一。


无论是在英国的G7会议,还是北约会议,以及这次的布鲁塞尔,拜登之行时清晰表明期望加强美欧之间的关系,弥补川普时期的裂痕, 围绕共同应对中国的议题。


既然有了更为重要的课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彼此之间的矛盾自然下降为次要矛盾。


在双方看来,这样的贸易争端只是加剧了彼此之间无谓的内耗。此次的补贴休战决定,不仅可以消除美欧之间的顾虑,为相关产业和贸易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解决美欧关系之间一个长期的贸易麻烦,另一个目的显然是双方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应对一个共同的威胁”。


“Today’s announcement resolves a long-standing trade irritant in the U.S.-Europe relationship,” said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Katherine Tai. “Instead of fighting with one of our closest allies, we are finally coming together against a common threat.”


虽然没有点名,但相信谁都知道,这个共同威胁无疑所代指的就是中国。


就航空制造业而言,世界长达数十年的美欧两强争霸的格局,随着C919在明年的正式商用,大概率将在十年时间里,形成新的“三国鼎立”格局,这样的巨变,无疑对内波音与空客都是一个潜在威胁。


虽然商飞在短时间内还不具备与空客和波音在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其实商飞目前也并没有太多发展国际市场的野心),但就中国庞大的市场而言,商飞的加入也足以影响整个航空产业格局。如果能像高铁模式(引进-转化-吸收)一样,满足国内的产业需求,商飞也就基本达到了设立的初衷。


目前美欧之间对商飞的顾虑,更多表现在对其国有性质以及背后所可能得到的非市场性支持。


但话说回来,如果回顾波音和空客两家的历史,谁不是这么走过来的。说到底,在政府补贴这件事上,全球的航空制造产业,谁都没底气敢说自己是完全市场化的公司。这也是产业特性所决定的。



一点思考


以前大家的目光总是集中在中美“贸易战”,对欧洲的关注不多。甚至在中美紧张的时期,还曾希望通过加强中欧关系来制衡美国的影响。不然,多年难产的《中欧投资协定》又怎么能在去年底取得关键突破。


但形势变化之快,也是超过了很多人的预计。从制裁到投资协定的搁置,再到近来欧盟对外国投资者政府补贴审查,欧盟一连串针对中国的举措,甚至比美国还要激进,这个或许值得特别警惕。


但欧盟各国,尤其是法德,其实并不希望重新回到美苏冷战时期的选边站。是否会跟从美国采取对话更强硬的政策,还有很多变数。


而这也是欧洲从自身利益所决定的。就像德国总理默克尔称:“中国在很多问题上是竞争者,但中国也在很多问题上是合作者。


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对于航空制造产业尤为重要。扩大合作的基础,减小竞争的摩擦,共赢或许才是有利于各方的最佳选择。


这次美欧在航空补贴争端的休兵,共同针对“中国的非市场行为”达成一致,决定“联合反制中国给予中企的不公正优惠”,无疑意味着双方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共同针对中国航空政策的出台。


而这个趋势和大环境下,我们有哪些应对方式?如何未雨绸缪?现在确实是值得关注和思考了。



推荐阅读

一趟航班竟然搭载了66只狗狗?


海航集团的梦幻泡影


法律上,到底什么才算航空事故?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