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上海医生张强:骑行40公里给员工发工资,让大家安心

2022-04-28 星期四

在人间|上海医生张强:骑行40公里给员工发工资,让大家安心

撰文|小买 编辑|马可

从上海静安区的家中出发,张强有时步行,有时骑上共享单车,一路向西,穿越长宁区,前往闵行区的办公室。天很阴,一路上,他很少看到行人,商店都关着门,路边的石头缝里也长出了高高的野草。

这是2022年4月25日,上海大部分区域仍处于静态管理之中。从4月1日起,这座东方大都市全城都按下暂停键。

张强是一名医生,也是创业者。他此行的目的,是到办公室用U盾给员工发工资。办公室封控那天,他走得急,把U盾落下了。当时他以为会像新闻里说的,无论是浦东还是浦西,都只封控4天。如今,几十位员工的工资已经拖了15天,他觉得不能再等了。

以下是张强医生的口述:

我们的员工工资都是每月10号准时发放的。这次因为封控的缘故,我们发工资财务上需要我授权的U盾就放在办公室没拿出来。刚开始没想到封控会持续这么长时间,结果一直拖了下来,就成了我的心头之痛。

我们在9号就向员工宣布,本月可能无法及时发放工资,大家都理解,没什么意见。但想想这些年疫情反复,很多家庭收入都在下降,上海房租又贵,有的同事还有房贷,大家经济上还是比较紧张的。另外我们是全国连锁机构,外地员工是委托当地第三方人才中心去交社保,你不发工资会对他们有影响。

这两个原因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件事解决。在特殊时期出门是很困难的,但是上海有规定,看病等一些特殊情况可以申请出门,规定里也没写清楚什么叫特殊情况。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通过我们小区的物业管家向居委会申请。出人预料,沟通过程还是很顺利的。我把实际情况和出门的必要性向他们说清楚了,还出具了我一直以来的核酸阴性证明。他们审核通过后,给我开了出门条,规定了出门的时间,就是4月25日,还规定出门的行程就是两点一线,也不能开车。

天气预报说25号上海有大暴雨。我们的财务建议我等一等,极端天气出门可能比较麻烦。毕竟现在不像以前,还可以到路边商店躲一躲,现在外头商店都关门了。但我觉得情况多变,万一多拖一天我突然阳性了要去隔离,时间就拖得更长了。居委会既然同意了,还是抓紧机会把这个事情完成,让大家安心。

从我家到办公室大概是二十多公里。8点钟,我带上雨伞和耳机出发了,想着路上万一下雨,再者路途远可以听听音乐。我还带了一个很大的黑麦面包,别的零食和一瓶水。大面包最主要,因为中午肯定赶不回来,办公室那边也没地方吃饭,也怕万一遇到什么事情被带到哪里隔离,吃饭问题是要解决的。平时我就喜欢拍拍视频做记录,因此我还带上了自拍杆。而且我也担心流浪狗,这段时间它们没人管没东西吃了,真要冲过来不好说,你得有个武器对吧?我的自拍杆比较硬,正好可以用上。后来真的在路上碰到好几条狗。

我原本都决心走路去了,还好路上有共享单车,我就骑一段车,走一段路。路上大概遇到三四道交通管制的关卡,要查核酸阴性证明和出门证,看你到底去哪里。警察听说我是去发工资的,都很客气,很友好。上海警察的文明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我也能感受到经过疫情大家之间那种相互的理解。

一路上我心情蛮沉重。街上人很少,商店全部关掉了,那个画面是有点悲凉的。上海,你想以前多繁华的地方对吧?我经过一个人行道,看到路边的石头缝里都长出了挺高的野草。

■ 一边吃面包,一边录视频。

4个小时后,中午12点左右,我到办公室用U盾给财务做了授权,没顾上吃饭就走了。骑了半个小时车有点累了,正好路边有块小草地,我就坐在草地的石头上歇一下。那时候感触还是蛮深的,工资终于发成功了,我就一边吃面包一边拍视频讲这件事情。聊着聊着思路就随便飘了,讲了一大堆东西,也确实是我这段时间的真实感触。

又骑行了20公里,晚上5点左右,我进了家门。随后,外面的雨落了下来。

4月1号浦西开始封控,一开始我真觉得准备五天的食物就够了。幸亏我太太囤了些物资,否则可能我都要饿肚子了。网上要么抢不到,要么送不进来,政府发的物资有限,不够吃。我们家情况总体还可以,只是没有平时那么放得开,食物也没那么新鲜,但至少能吃上东西。

我知道很多打工仔平时不做饭,厨房都没有,天天就是在家门口那些小店吃饭,还有很多独居老人,他们在封控中就很困难了。

我83岁的母亲就是跟我们分开住的,幸亏我在封控前给她买了很多东西。如果我迟两天她可能就要挨饿了。我现在每天跟她通视频聊聊天,确认两件事,一个是检查一下她的食品储备,第二个看她健康情况怎么样。后来有了团购,我可以帮她买,基本没什么问题了。这次去发工资回来的路上,我还顺道去看望了我母亲,就在门口隔着一堵墙,互相看了一眼。她门口的院子里种了很多青菜,而我以前住的时候种的是玫瑰。

■ 顺路去看母亲

■ 母亲送的她自己种的莴笋

封控第一周很乱,后来就是依靠民间力量,大家自发组织团购,分发物资,相互帮忙,情况就好了很多。

邻里关系也比以前好了。我这个医生在小区群里还是很吃香的。有小孩碰着受伤了,有人肚子痛了,都来找我。我相当于是大家的私人医生,能给大家很多支持。我前几天还买了很多创口贴,如果邻居需要可以给他们。我知道有人烧菜都不会,切菜把手割伤的很多。

■ 3月31日,做了一回“家庭医生”

我估计所有人都想不到封控的时间会这么长,结果出现各种各样预料不到的情况。比如快递小哥出现阳性,这个快递公司的一部分人就要被隔离,那物品就送不进来了;比如这个病毒传播很快,测核酸的时候就可能发生传播,然后全城核酸医务人员都不够了,需要全国各地来支援;比如有的家庭宠物狗没粮了,有的家庭小孩纸尿裤不够了,包括我这样U盾放在公司开不了工资的。

2020年疫情时,WHO就做过统计,居家隔离一周以上,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疾病患者增加了十倍以上,家庭暴力的发生也增加了好几倍。这次,我还为此专门请心理专家开通了一次直播,也在公众号上写了科普文章,讲居家隔离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医生,疫情下种种问题和乱象中,最让我痛心的还是老百姓就医困难的问题。以前病人需要就医,一个电话给医院,约好时间看门诊,该住院就住院。现在实现不了。病人在求助,你作为医生就是帮不上忙,这是很难受的对吧?很多情况都是小事情卡成了大事情。你就感觉在社会上医生使不上劲了。

之前网上很多患者求助的信息,我也在微博上呼吁,帮忙转发。个别我能帮上忙,有两个病人都被医院接收了,但大部分情况无能为力。

当医院接收不了患者的时候,这是牵涉到一整个体系的问题。医生都在一线抗疫,一部分还被感染被隔离。医院接收病人的风险也很大,担心收治阳性病人导致住院病人全都感染……医疗体系一下子就跟不上了。很多时候我感到悲痛和无奈。

我是外科医生,内心比较强大。这段时间我们也在做很多积极、有效的事情。比如,我们张强医生集团在2020年疫情线下诊所关闭期间,就推出了空中远程视频医疗。这次上海全城封闭,我们医生就组成了一个志愿者队,开展公益空中门诊的项目,一对一视频,为居家隔离的患者提供远程的医疗救助。这个月统计下来,大概帮助了200多个患者。

像我专业上的静脉病,一种是静脉曲张,一种叫静脉血栓,患者在居家隔离期间是存在风险的。静脉血栓在居家期间发病率会增加,因为老是在家里比较小的空间里不活动,很容易形成血栓。前几天我就救了一条命。那是一个静脉曲张的老人,血管破裂大出血。如果20分钟内不采取有效措施,很有可能失血休克,危及生命。这对老夫妻通过朋友圈里的朋友找到我,我通过视频给他们做远程指导,止住了血。其实是很常规的方式。如果腿上静脉破裂出血,第一躺下来,第二脚要抬高,第三就是让家里人赶紧把绷带扎上。那天下午,我立刻拍了一个视频,教大家万一在家里碰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

我2007年被上海市政府人才引进到上海担任学科带头人,2014年离开体制建立中国首家医生集团。我去过很多城市,最喜欢的就是上海和北京。上海这个城市是有生活气息的,老百姓无论钱多一点,少一点,都能过好自己的日子。上海的国际化程度也最高,有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大家语言、表达方式、生活习惯都不一样,但都能和平相处。这里不像外界说的那么排外,上海的外地人非常多,说明这个城市的包容度很高。

上海的文明程度挺高,市民还是很听话很规矩的,让待在家里就待在家里了。但是这次封控里,在执行上还是有一些问题。

过去上海的市场和民间力量是很强的,政府很少干涉太多,两边相安无事。结果一封控,京东没有了,盒马没有了,整个市场都没有了。政府来做市场的事,一下子就适应不过来了,出现各种乱象。

像上海这么一个地方,长时间封城经济上损失多大?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有人统计过,一天损失100多个亿。目前防控暴露出的种种次生灾害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接下来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是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另外,现在好几个上海的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发表一些看法,都会被网暴,举报讽刺辱骂都来了。这是很不正常的。其实这些专家完全可以不说话,过自己的日子,但他们替国家着急。虽然有些话不是很中听,但要是大家都不出声音了,专家都发表不了意见了,领导、老百姓都不能了解到客观的情况、科学的意见,这对国家是不利的。

这次上海的疫情封控,把平时社会中隐藏的很多事情都暴露出来了。你也会观察朋友圈里不同的人,会看到哪些人是有责任感的,哪些人是在背后浑水摸鱼的。

经历这次疫情,我也会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万一我们碰到紧急的意外情况,如何处理?如何事先沟通?还是有很多教训和经验可循。

另外,疫情会很大地影响我们对未来的判断。每个个人和家庭,如何着眼于未来至少五到十年去做出规划呢?我们过去可能觉得天下太平,什么事情都无限制追求,手头有一块钱都去买三块钱的东西。现在很多人面临减薪、停工、失业,还背着房贷,有些家庭可能资金链会出现问题。经历这场疫情后,大家会收敛很多,会清醒一点。一方面是你对现实环境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不要过度追求个人消费,还要兼顾到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

我们医生集团的总部就在上海,这次封控后,上海的线下门诊就停了。目前我们的很多医生护士作为志愿者在抗疫一线,还有一部分做线上的空中门诊。我们是静脉曲张技术全球认证的一个主要负责单位,会定期跟全世界专家探讨研究,线上的合作项目和学术活动也在持续推进。

■ 4月7日,参加CHIVA全球认证项目例行战略会议。

我们在2020年就经历了一两个月的全员居家办公,已经建立起线上办公模式,平常很多事情也是通过远程解决的。这一回上海疫情对于我们线上办公影响不大。

我们是靠技术吃饭的医疗创业机构,病人来源没有问题。可一旦遇到封控,门诊和手术就得停,线下收入就没有了。2020年我们也遇到很大困难,当时我们把办公楼都退了,我自己的办公室也退了。没有减薪也没有裁员,就这样度过了。

但这之后疫情在全国各地反反复复,各个城市轮流来,这边好了那边又封了,对我们的业务量影响很大,大概还有将近一半的静脉病中心无法营业。

我们的医生团队主要在北上广,因此重点关注上海、北京、深圳这三个城市。最近上海防疫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北京情况也很严峻,深圳清零不久,已经开放了,要关注是否会反复。

我们只能看形势的变化,如果疫情反反复复持续到年底,防控措施又仍不到位的话,我们就必须做出一些控制成本的预案了,甚至有可能关停一些诊所。

这次封控对我的触动还是蛮大的。以前我一贯开拓性比较强,但这次封控之后,我的风险意识会增强一些。在风险把控的基础上,才可以大胆地去开拓。

(封面图为张强医生骑行去往办公室的路上。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