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震的原因,找到了!

2022-01-15 星期六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127-青海门源地震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朝乾  / 编辑:金枪鱼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北纬37.77°,东经101.26°)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属陆内浅源地震,包括陕甘宁晋川在内的外省多地,均有明显震感。


本次青海地震震中所在

 

本次地震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五年来共发生3.0级以上地震18次本次为最大震级。截止1月9日16时,共记录到3.0级(含3.0级)以上余震12次。值得庆幸的是,由于震中处于高海拔的人烟稀少地区,故暂无人员死亡的报告。


本次震中并不在人口密集区▼


四周雪山连绵

100KM以内的城市仅有海北藏族自治州 ▼

  

除了本次发生在门源的6.9级地震外,近年来,青海省曾多次发生过强震。例如2009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地区东南部发生6.4级地震、2010年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7.1级地震以及2021年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的7.4级地震等,造成了人口损伤和经济损失。

 

那么,本次门源6.9级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青海省又为何会多发地震呢?


青海玉树10年抗震救灾纪念碑(图虫创意)▼

 


青海门源6.9级地震


提到门源回族自治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位于青海湖北面的门源县属海北藏族自治州,是甘青大环线上的重要打卡点。每年七八月份,门源盆地都会盛开成片的油菜花,迎接各方来的游客。不过,门源县可并非全是平坦的盆地,起伏的高山才是这里“主角”。


本次震中所在的门源回族自治县


被誉为"恶魔之眼”艾肯泉

就是近两年来甘青大环线上的热门打卡点

(横屏以感受来自深渊的凝视,图:图虫创意)▼


北靠祁连山脉,南接达坂山的门源县,处在青海省与甘肃省的交界处,平均海拔2866米,境内山地面积占县域面积的83.1%这其中祁连山占据重要份额。


除了是天然屏障外,祁连山脉所在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地带。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持续挤压下青藏高原隆升,并不断向北推移,造就了祁连山地震带以及祁连-海原构造带。


你能在图中找到祁连山地震带么


其中祁连—海原构造带由冷龙岭断裂带、西部的托来山断裂带、祁连—肃南断裂带等诸多断裂带共同构成。本次门源6.9级地震的震中所处的冷龙岭断裂带,也属该构造带范围。


祁连—海原构造带与冷龙岭断裂带

(横屏观看,位置大致示意) 


冷龙岭断裂带沿冷龙岭的山脊展布,是祁连—海原构造带内的左旋走滑构造带由多条长度不等的断层呈左阶斜列状组合而成。该断裂带北侧为走廊过渡带,南侧是中祁连隆起带,东端与古浪断裂及毛毛山断裂相接,西端则与托勒山北缘断裂相连,呈北西西走向,东西延伸也达上千公里。


门源回族自治县隔壁就是冷龙岭断裂带 


在活动断层的长期挤压作用下,冷龙岭断裂带积累能量并释放应力,进而导致中强地震的发生。例如1954年山丹7.2级地震,1986年门源6.4级地震、2016年门源6.4级地震、与本次门源6.9级地震同天发生的甘肃山丹县6.6级地震等多次强震,都发生在这一断裂带上。


故本次地震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青藏高原块体向东北方向不断推挤过程中的一次普通地震事件。由于震中附近地广人稀,本次地震致5831人受灾9人受伤,并未造成人员死亡。


VI(6)级烈度波及的范围就已经很广了

也多亏青海和甘肃人口密度不高

不然灾害会更加严重


不过,地震对当地的房屋建筑和交通运输系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据青海省应急厅统计,本次门源6.9级地震共造成严重损坏房屋217间,一般损坏房屋3835间,畜棚倒塌6座,供排水管网损坏15千米。


在路上交通方面,地震造成省道、桥梁、涵洞等多处基建设施损坏,其中兰新高铁浩门至军民场区间隧道以及线路设备受损严重。受地震影响,兰新高铁所有列车目前处于停运状态,恢复日期待定。


截至目前,青海省的应急管理、消防和铁路交通部门,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震后工作的安排实施。相关研究人员对本次地震发震机制的详细数据,也在勘测和收集中。


汶川大地震后成立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致力于中国地震预警平台的搭建

现有地震波监测预警网络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地震带 

 



青海,为何多震?


作为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数十起震级大于7.0级的大地震,其中发生在青海省的有2010年4月14日玉树州玉树市7.1级地震、2021年5月22日果洛州玛多县7.4级地震等,低于7.0级的地震更是数不胜数。


中国是世界上受地震灾害侵扰最多的国家之一▼


可以说,在青海省发生地震并非稀事。要想解答青海为何多震这一问题,首先要看看这里的地貌长什么样?


从空中俯瞰青海省,高耸的昆仑山脉将青海省一分为二。中南部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南高原,占到了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西北部大片区域是海拔相对较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是高耸的祁连山脉。


在祁连山脉海拔2000m-3000m的地方

气候相对宜人,分布有绿油油的草场

(横屏观看,图:图虫创意)▼


这些地貌中的巍峨高山,构成了青海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也是青藏高原隆升并不断向北推移的见证者,让青海省及其毗邻地区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陆内造山带该造山带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系统极为复杂,是全国地震的多发区之一。


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脉是一、二阶梯的重要分界线

门源县就在祁连山脉南侧▼


处于古欧亚大陆边缘活动带的青海省,境内分布有祁连山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玉树断裂带及金沙江一鲜水河断裂带等多条断裂带,是华北陆块、扬子陆块、羌塘陆块三大陆块汇聚的构造区,地质构造以青藏高原北部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为主。


中国西部部分断裂带示意


在地震的诸多成因中,断裂运动占据重要地位。很多情况下,地震活动就是断裂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现今的6.0级以上的强震活动,多是距今约150万年的晚第四纪以来,多次运动且未来仍将活跃的活动断层所致。


由主断层面、次级断层以及破碎岩块组成的结构复杂的活跃断裂带,像网面一样,将青海省的大地分割,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地震多发地。


典型的断裂运动示意图(参考:大英百科全书)▼


除了本次发生在祁连山处隆起处冷龙岭断裂带的地震,青海省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也是青海省地震的高发地带。其中,2010年玉树7.1级大地震,共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以及近3亿元的经济损失。


如今灾后重建的玉树,值得一去

(图:图虫创意)▼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巴颜喀拉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的三江源区域,平均海拔有4600米,是青海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当年发生在玉树的强震属甘孜—玉树—风火山断裂带与造成汶川8.0级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同属巴颜喀拉块体。


十多年过去,汶川地震遗址已经被时光染成苍绿色

(图:图虫创意)▼


因此,玉树7.1级地震是汶川地震后块体构造运动进行应力释放造成的余震活动。可以看到,虽在宏观上都是板块挤压作用造成的地震,但每个断裂带造成的地震影响也却是不同的。


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的青海省,既收到了来自高山雪峰馈赠的湖泊湿地,也饱受大地构造运动的困扰。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利用电磁波远快于地震波传播速度这一特点的地震预警系统近年来发展不错。


能给人留出的应对时间+1s也是好的


除了通过科技手段对地震进行预警外,例如此次震前有网友拍到的成群乌鸦“黑云压城”以及“地光”的自然现象,也能作为地震发生前兆的依据吗?


 

“地光”能预测地震吗?


由于地球内部的不平衡运动所导致的,顷刻之间发生的强震,往往会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地震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人们对于地震的先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试图通过一些自然界的警示来预知未来。例如此次地震中,有网友上传的“地光”就引得了很多人的讨论。


不过,经相关研究人员综合研判,网友拍摄到的并非“地光”,而可能是变压电站短路产生的弧光放电现象。地光是一种伴随地震发生的散射强光最早被记录是在公元869年发生在日本的贞观地震前。根据资料记录,地光多发生在强震震中前的几秒或者几周前,常以白色或者蓝色色调呈现。


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张地光照片,我们给你找来了!

(图: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ters)▼


对于地光这种神奇的现象,目前学界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地光的形成是一种由岩石造成的摩擦发光的物理现象,也有人认为地光是由于地震发生时的超高应力对地壳变质岩中的过氧键的破坏,将氧电离成氧阴离子并透过岩石的缝隙,释放到大气中形成发光等离子体的化学过程。总而言之,关于地光的成因以及与地震发生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


地震应力造成的岩层摩擦

释放大量电荷到空中造成的等离子体发光现象


除了地光之外,例如“地震云”、“动物异常行为”等情况也常在地震发生后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目前并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方面之间存在关联性。至于狗子们疯狂吠叫、鱼儿跃出水面等动物们的异常行为,也并不一定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


当地震发生后,不应草木皆兵。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地震逃生方面的知识,在地震发生后进行紧急逃生避险,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


祈祷今年地震播报少上新闻🙏(图:图虫创意)▼


最后:



参考文献: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quake_light

2.吴中海,周春景,冯卉,张克旗,李家存,叶培盛... & 田婷婷.(2014).青海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 地质通报(04),419-469. doi:

3.姜文亮.(2018).冷龙岭断裂带全新世破裂模式、大震复发特征研究及其区域构造意义(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所).

4. 胡朝忠,杨攀新,李智敏,黄帅堂,赵妍,陈丹... & 陈庆宇.(2016).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的发震机制探讨. 地球物理学报(05),1637-1646. doi: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475162869735112&wfr=spider&for=pc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


扩展阅读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