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袭主犯将把牢底坐穿?法国的“终身监禁”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2022-07-04 星期一



法国7月1日疫情数据

法国新增125066例,累计确诊31118564例,新增死亡52例,累计死亡149585例;


更多欧洲疫情数据,请浏览文末疫情图。


巴黎特别重罪法庭6月29日对2015年巴黎系列恐袭案作出判决。唯一幸存的恐袭小分队成员、此次最主要的出席被告——萨拉赫·阿卜杜勒-萨拉姆(Salah Abdeslam)被判犯有“参与恐怖犯罪组织”以及“恐怖主义犯罪团伙谋杀罪”,被处以法国刑法规定的最高量刑——不可减刑的终身监禁(perpétuité incompressible)。不可减刑的终身监禁到底是什么?犯人真的要“坐一辈子牢”吗?今天大参君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一法国刑法的最高量刑。


01 “不可减刑的终身监禁”是什么?

在大参君此前报道(历史性大审判:巴黎恐袭案终于尘埃落定,法庭祭出法国刑法最高量刑!)的评论区里,不少读者反应强烈,大呼“纳税人要养恐怖分子一辈子”。


然而,如果大家以为“终身监禁”就等于“一辈子关在监狱里”,那就错了……因为法国根本没有“永远失去自由”、“坐一辈子牢”这样的刑罚。


实际上,在法国法律中,“终身监禁”总是伴有“不可减刑期”(période de sûreté),在此期间既不可以减刑,也不可以调整服刑方式。这一“不可减刑期”最长为30年。也就是说,即使是最“罪大恶极”的犯人,服刑只要满30年,都有权申请有条件释放。对此,巴黎法院刑事律师德韦兹(Paul-Henry Devèze)这样解释:“让犯人逐渐重回自由,是我们民主社会的高级原则之一。”

02 何时写入刑法?

不可减刑的终身监禁是个相对较新的量刑,1994年被巴拉迪尔(Balladur)政府写入刑法。起因是一名8岁的小女孩惨遭强奸杀害,而凶手蒂希埃(Patrick Tissier)早在1971年就因同样罪行被判入狱20年,1992年刑满释放后再作案。这起案件让时任司法部长梅埃涅里(Pierre Méhaignerie)极为震动,因此决定设立法国在废除死刑后,刑法史上最严厉的量刑:凶手蒂希埃最终被判处终身监禁,伴随30年不可减刑期。


 时年45岁的蒂希埃(绰号“佩皮尼昂食人魔”)在法庭上。(法新社资料图)


不可减刑的终身监禁在设立之初仅针对强奸杀害儿童这一犯罪,但在2011年,刑法将此量刑适用范围扩大到因职业原因杀害或谋杀未遂公权代表人员(如法官、宪兵、警察、军人、狱警等)。2015年巴黎系列恐袭案发生后,2016年新法将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恐怖主义罪(此前恐怖主义罪的不可减刑期最多为22年)

不可减刑的终身监禁意味着,犯人必须服满最高不可减刑期30年,才可向刑期实施法庭(tribunal d'application des peines)提出减刑/调整服刑方式的申请。但这也不代表犯人一定可以在坐牢满30年后获得自由,因为只有在由最高法院5名法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审批后,法院才可以考虑缩短不可减刑期。巴黎恐袭案主犯之一阿卜杜勒-萨拉姆就属于这种情况。

03 全法仅4人被判此重刑

由于法国已废除死刑,不可减刑的终身监禁便是法国刑法的最高量刑。在阿卜杜勒-萨拉姆之前,全法国只有4人被判不可减刑的终身监禁:



2007年,Pierre Bodein(绰号“狂人皮埃罗”)被斯特拉斯堡重罪法院判处此刑。他犯有3起绑架、强奸和杀人罪(受害者年龄分别为10岁、14岁和38岁),要等到2034年才可以向刑期实施法庭申请重新评估量刑;

2008年,Michel Fourniret(绰号“阿尔登食人魔”)因杀害7名年轻女性、攻击3人被判此刑,已于2021年死于狱中;

2013年,Nicolas Blondiau因在2011年强奸并杀害一名8岁女孩被判此刑;

2016年,Yannick Luende Bothelo因在2012年强奸并杀害一名14岁少女被判此刑。




巴黎法院刑事律师德韦兹向《费加罗报》指出,目前法国监狱中被判处“普通”终身监禁(即22年不可减刑)的犯人有19个,几乎是不可减刑终身监禁犯人数的5倍,可见法庭在判处此重刑时之谨慎。

04 巴黎恐袭案主犯为何被判此刑?

可以看到,与其他几人不同,阿卜杜勒-萨拉姆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因恐怖主义罪被判不可减刑的终身监禁的犯人。

在本次巴黎恐袭案庭审中,法国国家反恐检察院要求判处阿卜杜勒-萨拉姆不可减刑的终身监禁,因为他是20名被告中唯一出现在恐袭案现场的嫌犯,一直作为恐袭案的“共犯”被审判。检察院认为他在恐袭的准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黎法院刑事律师德韦兹强调,如果说监禁是对犯人犯罪的惩罚性措施,那么不可减刑期则更是一种预防性措施。“不可减刑就是让犯人远离社会,因为他对社会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05 恐袭案幸存者如何看此量刑?

那么,巴黎恐袭案的原告方如何看待法庭对阿卜杜勒-萨拉姆的这一判处?“13onze15”巴黎恐袭受害者协会在公告中表示,原告方不会因法庭的判决感到复仇的快感,但对结果表示满意,因为原告要的是公正而不是报仇。

01

“心情很矛盾”



巴塔克兰剧院恐袭幸存者布鲁诺(Bruno)向Franceinfo表示,自己的心情有些矛盾。“我们是不是正在把一个稀里糊涂的男孩妖魔化为可怕的极端主义分子?”布鲁诺疑惑道。但他同时表示,完全理解当晚与自己同在巴塔克兰剧院的朋友“非常担心阿卜杜勒-萨拉姆会出狱”的忧虑。

在布鲁诺看来,尽管阿卜杜勒-萨拉姆“参与了很多事,但他确实没有亲手杀害一个人”。“不管怎么说,我在巴塔克兰看到的3人(恐怖分子)里没有他。”


 阿卜杜勒-萨拉姆在庭审时声称自己放弃触发炸弹背心,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特别重罪法庭认为他的炸弹背心失效,因此对阿卜杜勒-萨拉姆的说法提出质疑。图为阿卜杜勒-萨拉姆在法庭上。(法新社图)


不过,布鲁诺表示,相信司法公正,既然法官作出了这样的判决,“必然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最恰当的量刑”。但“考虑到监狱的条件”,布鲁诺的心里又忍不住有些嘀咕。“案子总算判了,恢复了我对人类的信任。” 布鲁诺如释重负地说。


 巴黎恐袭案庭审室。阿卜杜勒-萨拉姆在庭审时曾对监狱条件表示极度不满:“这里(庭审室)有大屏幕,高级又漂亮,但是监狱里呢?我已经被当狗一样虐待6年多了。”(《巴黎人报》截图)


02

“担心重刑反而成为荣耀”



另一名巴塔克兰剧院恐袭幸存者弗兰克(Franck)则担心说:“阿卜杜勒-萨拉姆被判处最重刑,但他算不上什么犯罪天才。我担心量刑重反而会成为他炫耀的资本被追捧。阿卜杜勒-萨拉姆真的配得上这样的重刑吗?”


 阿卜杜勒-萨拉姆在狱中曾收到至少4名女性的求爱信。其中一名家住塔恩-加龙省的20岁女孩Maëva与阿卜杜勒-萨拉姆通信长达两年,甚至一度要求与后者见面,为他提供“精神支持,共渡难关”。(法国《快讯报》(La Dépêche)报道截图)


在恐袭中失去女儿的“13onze15”巴黎恐袭受害者协会主席Philippe Duperron认为,阿卜杜勒-萨拉姆的判刑“有商榷之处”,但他同时表示,“法庭对20名被告作出不同量刑,这就是司法公正的表现,我们百分之百相信法庭的判决。”

06 是否应恢复死刑?

当然,每桩恐袭案、情节恶劣犯罪案件的报道下,都有法国网友就是否应该恢复死刑展开激烈辩论。


 《费加罗报》读者讨论截图。


1981年,法国废除死刑,成为全球第35个废除死刑的国家,也是当时欧共体国家(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西德、丹麦、爱尔兰、英国和希腊)中的最后一个。


 法国最后一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是菲利普·莫里斯(Philippe Maurice)。莫里斯因杀人共犯和杀害警察罪,于1980年10月28日被巴黎重罪法院判处死刑。1981年5月25日,时任总统密特朗对他予以特赦。莫里斯在服刑期间写完1800多页的博士论文,于1995年获得图尔大学中世纪历史专业博士文凭,2000年被释放后,于2002年成为法国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法新社资料图)


虽然废除死刑已有41年,但死刑在法国仍是充满争议的热门话题。极右国民联盟的竞选纲领中就一直有恢复死刑这一条。
 


 2021年10月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庆祝废除死刑40周年活动上讲话时誓言要说服全世界废除死刑。(Franceinfo新闻台图)


反对废除死刑的论点主要是认为死刑能够起到威慑罪犯的作用,特别是面对不断增长的犯罪率和一些从未有悔改之心的罪犯,死刑是一种保护社会的方式。

反对死刑者则指出,国际组织相关研究表明,有无死刑与犯罪的血腥程度没有直接对应关系。此外,他们都坚信18世纪意大利启蒙运动哲学家、法学家Cesare Beccaria的观点,即惩罚是一种野蛮的做法,既无用也无必要。相反,他建议寻求预防犯罪而不是惩罚犯罪。还有一些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第二次机会”改过自新,并且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决定他人的生死。


您对终身监禁和死刑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欧洲时报/ 原野 编译报道)


编辑:豆






每日疫情图  


面对疫情

做好防护


在看分享好文章



原文地址:点击